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中外交流 > 中外交流动态
回国创业成海归主流 光鲜外表下需"解压大法"
2015-04-22  人民网-羊城晚报  

字体大小:

  原标题:回国创业成海归主流 光鲜外表下需“解压大法”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互联网创业圈子最常说的一句话道尽了网络创业的商机,在众多涌入创业浪潮的年轻人中,海外留学归国的创业人不再少数,而这群创业的年轻人正经受巨大的创业压力。4月18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捕捉到这一信息的创业服务机构蜂踊而起,积极参展,为创业者提供各类“解压大法”。

  回国创业成海归主流

  “自2001年起,深圳每年引进留学人员人员逾千人。目前,引进留学人员总数已经突破5万人。”人才高交会上,正在忙着向路过展位的人流介绍服务内容的彭超,是理想创业机构的总经理,他告诉记者,近几年,人才创业已成为毕业就业的主流,而其中“海归”回国创业就业的比例也正在加大。他介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01年起,深圳每年引进留学人员人员逾千人,目前,引进留学人员总数已经突破5万人。深圳市外国专家局了解发现,这5万“海归”大军学历素质普遍比较高,绝大多数毕业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学府,来自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院校的留学人员大概占总人数的将近21%,不少留学人员是拥有多个学位、涉足多种专业、精通多种语言的复合型人才。

  在回归的海归中非深圳籍贯“海归”占全市“海归”比重达80%,这一特点与北京、上海明显不同。相关机构调查显示,“海归”来深动机主要是看重深圳工作和生活环境,青睐深圳发展机会多、市场机制完善和具有良好的移民城市文化氛围。“另外,中国市场较国外大很多,人口基数大,一款APP,在美国获取一千人的成本和在中国获得一万人的成本相当。”作为一个专业的创业服务人来说,彭超认为,海归看好国内创业除了政策和机会上的优势外,人口量大也是一主要因素。

  创业需要服务和引领

  “从国外毕业回国的海归,只有技术或者项目,在国外没有从业和创业经历,所以没有资金的积累。”近年,国内不断更新对人才引进的政策和扶持,但真正成功的创业者只占小数,从服务过的创业者来看,彭超认为,除资金外,海归在创业过程中,包括办公场地租赁、人员招聘、企业架构搭建、市场推广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困难。“这些问题其实不仅仅是海归创业群体,所有创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都会遇到上述问题,这些需求也催生了大批创业服务机构,我们公司很早便参与到海归创业服务中。”

  记者现场采访发现,大部分高端人才中,想创业的占绝大多数,而信息不对称,不了解如何申报、找不到相关渠道、找不到投资人等等问题是都制约着创业人员成功。参会的服务机构纷纷推出各类方案,以吸引创业人才进入机构的孵化平台,“我们希望能为创业者“减压”的同时,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成功机率。”

  展会现场,理想创业将射飞镖游戏及时间胶囊游戏结合,让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计划和理想放入时间胶囊,留下地址,2年之后,理想创业将把这些创业计划寄回给创业者,供其检验2年前许下的梦想是否兑现。(王志钰)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英媒:中国海外人才渴望回国发展 潜力大回报高
· 回国创业成海归主流 光鲜外表下需“解压大法”
· 盘点“海归”回国创业优势 福利拿到手发软
· “海归”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 回国创业成新风气
· 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应关注优惠政策和创新环境
· 人保部: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最高可获50万支持资金
· 海归身处低谷该怎么办?
· 关于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意见
· 北京:海归引智生态圈驱动科技创新
· 2019年海归人才就业报告,德国留学生非常抢手!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