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中外交流 > 中外交流动态
中国出现"史上最大海归潮" 去年回国人数27.29万
2013-11-05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27.29万,同比增长46.56%——

中国出现“史上最大海归潮”

  ■本报记者 万玉凤

  11月4日,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在北京发布。蓝皮书指出,2012年,中国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出现“史上最大海归潮”。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

  中国经济稳定是海归潮出现主因

  蓝皮书介绍,从留学人才回流的情况来看,近10年,中国的留学人员回流比例不断提升,2012年达到41.3%,在不久的将来,回流率将超过50%。

  蓝皮书分析,进入21世纪后,中国出现的留学热潮是当今海归潮的直接原因,而中国经济稳定是回流主因,91.8%的中国海归称,中国有更好的经济发展机遇,这是他们回国的最重要原因。

  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国际人才的政策及战略,为人才回流提供了各种便利,成功地吸引了许多高端人才。

  但蓝皮书指出,虽然如此,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比例还比较低。有关数据显示,回国人员约一半为国外1年期硕士学位项目毕业生,获得博士学位又有相应研究或其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回流率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海待”现象不明显,海归青睐金融行业

  据蓝皮书研究显示,目前,86%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海归就业难问题并不突出。不过,多数海归回国就业的薪资水平比预期低,77.5%的海归薪资水平比预想低,其中,38.5%的海归薪资比预想低很多。

  蓝皮书指出,海归回国就业地区覆盖了15个省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发达省市。其中,有41.6%的海归在北京就业。

  金融及相关服务业是海归就业最多的行业,有48.5%的海归进入金融及相关服务业工作。按人数比例从高到低,其他吸纳海归就业较多的行业有:教育、科研占9.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占8.7%,文化创意产业占7.4%,生物工程或医药占7.4%,新能源、新材料占7.0%,政府和公共事业占6.9%。

  “海鸥”比例增多,政策需兼顾各层次留学人员

  蓝皮书称,虽然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比例还比较低,但是,高层次人才在国内外环流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蓝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人社部提出了针对海外学子的“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促使“海鸥”群体壮大。

  “海鸥”群体多为在国外获得绿卡或国籍的高层次人才。他们频繁往来于国内和海外,从事商务贸易及各种不同项目,他们选择如回国经商、向国内转移技术或进行投资等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为国服务。蓝皮书认为,目前,留学人员相关政策主要关注高层次人才,随着回国留学人员的层次、类别多元化,应该制定一批针对性强的新政策,尤其是制定面向全体留学人员的普惠政策,包括子女入学、社保、就医、出入境等,加强市场经济手段的建设,给予不同层次的海归以同样的国民待遇,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

  例如,更多地关注小海归的就业问题,把他们纳入国家“大学生就业计划”,关注他们的基本利益需求,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关注大量的“海鸥”人才,加大绿卡发放和人才签证的力度,激励他们为国服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海归引智生态圈驱动科技创新
· 2019年海归人才就业报告,德国留学生非常抢手!
· 海归求职回复率低于国内学生,“洋学历”怎么就成了鸡肋?
· 日媒:年轻海归人才将给中国带来更大惊喜
· 海归人才感受各地政府“争才”信号:抢投资不如抢人才
· 时评:是时候对海归和本土人才一视同仁了
·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海归人数持续增加
· 大数据报告:海归应届生平均薪酬7306元
· 海归热议十九大报告:"留学报国的新机遇已经到来"
· “潜在”海归回国创业的推动力有哪些?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