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更名风波屡让高校登热搜榜首 高校更名咋立规
2016-02-17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一场持续大半年的更名风波,让泸州医学院一次次登上热搜榜首。

  2015年4月28日,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动了老“川医”——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奶酪”,遭到四川大学和所属华西医院公开抵制,最终导致“四川医科大学”名号被撤销。其后,泸州医学院又向教育部申请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并于今年1月挂出校名。尽管避开了“四川”二字,“西南”一词却让地处重庆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很不满意。1月26日,《教育部关于同意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的函》发布当天,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发布了一则措辞强硬的声明,表示“已通过第三军医大学向教育部申请高校更名行政复议”。

  两次更名,泸州医学院屡遭异议。但事实上,这只是国内高校“更名潮”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近6年来,我国共有472所大学更名,占高校总数的23%。此外,教育部日前在官网公示了“2016年拟批准设置的39所高等学校名单”,其中更名大学14所、新设本科14所、合并调整1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9所、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校1所。与此同时,各类争论不断,“功利”“浮躁”等质疑不绝于耳。

  高校热衷更名,究竟为了什么?要终止闹剧,又该建立怎样的高校更名机制?

  高校更名,依据何在

  光明日报记者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并没有发现对高校定名、更名等程序的明确规定。但在教育部2006年公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有如下说明:办学规模上,称为“学院”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5000人以上;称为“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在学科上,“学院”应拥有1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大学”应拥有3个以上。其他还涉及教学科研水平、基础设施等,均有相应规定。

  在教育部日前公示的“名单”中,教师伍敏所在的高校,由“学院”改成了“大学”。“别看就改了几个字,但全校上下为此付出了很多。学校早早成立了‘更大办’(更名大学办公室),专门为此而工作。”

  “首先,你需要向省教育厅申报,并由省厅派专家组考察,最后给出一个全省排名。然后,再根据省里的结果向教育部申报,填各种材料,过了形式审查,教育部会派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回去还要投票,达到一定比例才能获得更名机会。”伍敏告诉记者,大学更名的准备工作复杂且琐碎。

  但就是这些在“更名高校”看来严苛的规定,在一些公众眼中却依然“程序欠缺规范”。

  “高校更名应该有一套严格的规范程序。比如,事先当事学校或地方政府要对此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做好公示和意见收集等工作,然后再上报教育部批复。教育部批准前,也可以通过媒体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再下文批复。”泸医事件爆出后,就有网友支招称,如果有这样规范的程序作保障,高校更名后涉嫌侵犯其他院校权益的事情,就能大幅度避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湖北两所高校正式更名
· 11所今年拟批准设置高校均已通过公示:4所学院更名为大学
· 今年拟批准更名高校比去年大减,“学院”更名“大学”趋严
· 近五年超200所高校更名!多所高校因更名引发风波
· 高校更名趋势调查:至少有65所高校去掉“职业”二字
· 46所高校申报升格、更名和转设
· 高校更名风波不断的背后
· 中国六年来近五百所大学更名 被指被政绩左右
· 八年322所“高校易名” 评价体系不公或是根源
· 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更名北京建筑大学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