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洋学历”“洋论文”造假谁之罪
2012-08-23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前不久,厦门某大学教授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造假被学校辞退。近日,澳大利亚一家网站爆料称,一些中国留学生高价请枪手代写论文,微博成了学术交易黑池。为何洋学历、洋论文造假愈演愈烈?除了缺乏自律、学术道德沦丧,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期话题对此进行探讨。

  【主打观点】

大学人才建设急需能力甄别标准

■潘光

  辩证地审视“洋学历”、“洋文凭”造假现象,暴露出的不仅是一些人的思想品行问题,其实是制度上还有缺陷,即在大学建设中,在重视学历甄别、论文统计的同时,缺乏能力甄别的标准与机制。

  目前,在许多高校,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就是学历和论文。没有博士学历,没有海归背景,就当不了教授、接不了课题。论文似乎只要通过就是学业有成,至于论文是否具有科研价值,是否具有经得住推敲的独到见解,并不追求。学历和论文造假,行为固然不端,但是没有能力的甄别,以假充真却能换来一时名利,致使一些短视之人投机取巧。

  面对新技术、新行业的不断更新,不少高校的新专业只是让转专业的教师按新专业的教材照本宣科,而引进真有能力的人才又受到学历的限制。因此,突破学历门槛,从制度上让有业务水平的人不靠学历造假也能人尽其才,急需研究建立能力甄别的标准和相应的衡量机制。

  大学的科学发展,人才的选拔和引进,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和引进,不能只与学历挂钩,更要与贡献和能力挂钩。只重视学历的挑选而忽视能力的衡量,是大学人才建设的障碍。纵观中外一些大学聘请的教授,有些不仅没有高学历,甚至不是大学毕业的,但是因为对能力的重视,他们虽然不够教授“资格”,却能当很好的大学教授。诸如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当代著名教育家启功,都没有接受过大学的正规教育,但结果却强过了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的教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申报阶段就造假,学术如何“正衣冠”
· 科技日报:对学术造假必须零容忍,应立即封杀并昭告天下
· 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了法律依据 不端“黑历史”将影响未来评审
· 学术造假撤销职称将有规可依,不端“黑历史”将影响未来评审
· 研究人员造假骗取政府科研经费,杜克大学赔偿逾1亿美元
· 资源匮乏、与实践脱节:科研诚信不足凸显教育缺位
· 惩治学术造假,打1只“老虎”胜过拍100只“苍蝇”
· 如何把学术造假零容忍落到实处? 科技部回应
· 德国部长照样官位学位一起丢
· 对学术造假要有反腐败的狠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