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纪实记录

王兴伟:身先士卒完善机制

www.edu.cn    《中国教育网络》2007年6月刊  2014-11-14  字体:  

   身先士卒完善机制

  ——访CERNET东北地区网络中心主任王兴伟

  本刊记者 王左利

  一炮打响

  2000年,王兴伟教授就任东北大学网络中心主任。他上任初,开始着手校园网二期建设。“建什么规模的网络?预计达到什么样的规划目标?”对此问题,网络中心主任大多心中有数,但最后可能迫于各方面尤其是资金的压力,使最终效果与预期设想相去甚远。

  向学校领导申报时,王兴伟准备了两套方案,一套方案是向学校申请资金400万,另外一套是申请870万。400万能把校园网建成什么规模?870万又能做成什么样子?他一一给予详细的说明。经过反复论证和分析,校领导赞许了第二套方案,当即拨款870万。“当时在校领导面前,我立下了军令状,压力非常大。所以每一步更要走的非常稳健。”回忆当初,王兴伟教授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东北大学的校园网二期建设非常成功。完成了校园网络主干网万兆升级工程,部分网络应用较为集中的楼宇接入达到千兆,一些基本网络服务类型和诸多应用也得到大力拓展,成效有目共睹。这使得学校对网络中心更加关爱。这以后,网络中心的资金争取相当顺畅,到目前为止,东北大学为校园网累计投入了2000多万。“如果你把工作做得非常好,领导和师生认为给你的支持和投入是值得的,当你再去争取新的支持时就会非常顺利了。”

  “自强能取胜,奋斗求生存。我历来主张,做事情要一炮打响。因为很多机会只有一次。作为一个部门,要用自己的实力和服务证明是值得大家去信赖的,这样才有机会走得更远。”王兴伟教授说。基础平台建设好以后,校园网的服务质量成为重点提升对象。服务的流程化和规范化是东北大学网络中心给全校留下的深刻印象。

  他们提供365×24×7不间断网络服务,无论是周末还是大年三十,只要用户给网络中心打电话,准有人热情回答和解决他们的问题。很早的时候,东北大学网络中心就推行首问责任制,即最初接到电话的人要负责处理相关问询与问题,不能“踢皮球”,如果接线人员无法处理用户提出的问题,需将电话转给相关同事,服务的规范化与流程化可见一斑。

  “流程化和规范化的培养是不断渐进的过程,网络中心主任需要身先士卒。”最初开始实行不间断网络服务的时候,王兴伟主动请缨。晚上夜班,周末值班,大年三十值班,他总是最先实践,一步步带动规范化服务。功夫不负有心人。东北大学的BBS上,学生发帖:“比来比去,还是校园网工作人员的服务最好。”

  可作为的人才管理“‘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校园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王兴伟说。他认为,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在不断发展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开展“人才工程”建设,把德才兼备的网络技术人员和网络管理人员充实到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来,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信息化。“要组建一只合格的运行维护队伍很难,因为网络中心属于服务部门,地位不高,薪酬不高。要想吸引到较高水平的管理人员,确实不容易,但并非意味着不可作为。”他说,我们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适当的待遇留人,以合理的机制留人。

  他积极争取员工的福利待遇。在东北大学,每个月除了工资和奖金之外,学校还为网络中心的员工提供了一笔特殊津贴,用以稳定队伍,使他们能更加专注于日常管理。

  鼓励与支持政策也极大地促进了网络中心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在网络中心,本科生工作2年之后就可以在职进修硕士学位,而在学校其他部门,本科生参加工作三年以上方可。

  此外,王兴伟主张网络中心的管理运维与科研应集成化。他认为,网络中心要想达到理想的服务效果,必须加大对技术能力的培养。他积极申请各种科研项目,让网络人员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既提高了员工的学术与技术水平,也让其感觉参与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使员工的事业心油然而生。在管理工作中,他总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是各种新制度的最新试验人。“自己做了,员工才能心服口服去做。”这支队伍形成以后,成为学校校园网稳定运行的中坚力量。这些优秀的技术与管理人员不仅为校园网建设提供了很多富有见地的建议,还为学校节省了大量资金:不需要外力,他们自己就可以进行系统集成;在跟厂家谈判的时候,因为他们是内行,所以可以把价格谈下来。因此,每一次网络建设都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收益。

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1994-2014 CERNIC,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27 文网文[2008]228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