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参评方案展示 > 大数据

北京外国语大学:打造特色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理论的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对人才培养活动实行体制化、结构化、持续化的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形成的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的、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

  北京外国语大学于2014年引入了本科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系统通过数据接口管理,为每一位教师、学生构建账户体系;通过网上评教,教师可以查看本人每个学期的评教结果和学生意见,便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历史评估数据整理,查看历次评教中开设课程的分值,进行数据分析;通过评价问卷管理,自定义各类问卷;通过问卷、模型的方式来收集实现学生对课程及任教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当然,评价体系的建立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的调整、试错、修复的过程。需要引入校内大数据,通过数据的反馈、分析,来佐证体系的合理性及完善性。北外经过多年的综合评价体系的实践调整,形成了属于北外特色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在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质量综合评价需要高校高度重视,要自上而下。

  (1)只有将教学质量评价在校内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真正的引起全校师生的重视。同时,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来反推教学资源调整,教学架构调整等。

  (2)北外的教学质量评价由主管校领导牵头,教务处处长及教学主管亲自带队,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进程,并通过评价结果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评价需要具备科学性、系统性。

  北外通过系统的教学评价模型,调研多个兄弟院校的评价方法,结合校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专属于北外的教学评价模型,开展立体、多方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院系主管评价等,通过打分制、问卷调查制、评论制等多种模式,按照不同比重分值,实现立体化的评估机制,确保评价的科学性、系统性。

  3.评价需要具备严谨性、先进性。

  (1)评价模型的建立要结合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同时依据校内的“十三五”规划及未来发展方向来制定,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引导、促进高校教学的发展。

  (2)北外教学综合评价依据北外的教学发展纲要,采用教师、学生评教、辅之以定期的教学检查和不定期的课堂听课,通过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所占权重划分清晰,生成严格的评价方法,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4.评价需要结合大数据。

  (1)评价体系重点是评价模型的完善,而评价模型的的建立主要依靠的是管理、测评经验、同行业参考等,但模型的建立需要不断的完善,如何将评价更加合理化、标准化,如何将评价标准量化,是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需要引入大数据来辅助完成评价体系的建立完善。

  (2)北外在2014年开始建设全校的统一数据库、一张表工程,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建设北外数据中心,对接教务、研究生、科研、财务、一卡通、网络、人事、图书馆等系统,将业务系统数据经过数据清洗、统一标准等汇集到数据中心。并以此为基础,对全校的各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实现数据的反哺,为各院系、部处服务,为校级层面提供决策支持,校内师生可以通过数据中心平台查看本人在校内产生的所有数据。

  (3)在北外评价体系中,教师数据分为个人数据、教学数据等。其中个人基本数据最终来源于人事系统、科研系统;个人的网络连接时长、上下线时间来源于网络计费系统;进出图书馆的数据信息、借阅图书的数量、种类等信息来源于图书馆信息等。通过以上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多维曲线展示,形成个人的综合数据评价参考。教学数据中,课程信息、教学计划来源于教务系统;学生成绩、通过率来源于考务系统;匹配评价系统中的学生评价、教师互评、教管评价等,按照不同的比值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最终将评价结果汇集到北外的数据中心,进行更深度的数据挖掘,同时由数据中心将数据反哺到人事系统,形成教师奖惩考核参考。

  (作者单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作者:杨月 杨红波 陈贵龙
《中国教育网络》
杂志微信公众号
高校信息化应用
微信公众号
高校网络安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