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重要资讯 专题 专家专栏 理论研究 分析报告 行业观察 学术会议 建设快车道 远程教育 基础网络 数字化校园 锐捷专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信息化  >  校园信息化
网络大学生日趋成熟 热切期待专业化服务
http://www.edu.cn   2007-05-24 作者:
字体选择  【】 【】 【

    网络大学生心态日趋成熟,同时对学习中心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存有更多期待。网络大学生日趋成熟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面对“网络教育的选择”等问题上时“求知识、看质量、重品牌”的理性态度,显现出求学目标明确、认识全面、规划合理等特点;二是网络大学生对教育服务质量的评价较为谨慎, 50.44%的网络大学生认为咨询人员的回答清楚,46.05%的网络大学生认为与学习中心的交流是满意的,比例均游走在一个“中间地带”。

  网络大学生的期待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大学生对学习中心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提出更高要求,在82.89%提出意见和建议的网络大学生中有25.44%的学生所提建议都集中在学习中心上;二是网络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日益明显,69.3%的网络大学生表示愿意担任网上社团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参加同行间的活动成为关注新热点,55.7%的网络大学生表示愿意参加。

  理性一:求学目标明确、认识全面、规划合理

  在问卷设计上,共有三个有关“网络教育选择”的问题,分别是选择网络教育的原因、参加学历教育的目的、选择网络教育学院最关心的因素。

  从调查数据看,学习时间灵活、学习地点灵活、可掌握学习进度是网络大学生选择网络教育的三大原因;补充知识、获取文凭、提高业务知识位列求学目的前三位;文凭认可度、教学质量、学校品牌则是学生在选择网络教育学院时最关心的三大因素。

  可以看出,网络大学生对网络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已经认识非常深入,在开始网络大学学习之前,已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较为端正的学习态度。期待在品牌和教学质量俱佳的网院学习,希望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并获得文凭提升。

  理性二: 对教育服务质量的评价较为谨慎

  从调查数据来看,网络大学生对学习中心提供的教育服务的评价比较谨慎。 50.44%的网络大学生认为咨询人员的回答“清楚”,31.14%的网络大学生认为“一般”; 46.05%的网络大学生认为与学习中心的交流是“满意的”,32.02%的网络大学生认为“一般”,总体评价比较谨慎。

  期待一:加强学习中心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校外学习中心作为网院直接面对学生的窗口,一直肩负着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维护网院形象的重任。在82.89%提出意见和建议的网络大学生中有25.44%的学生所提建议都集中在学习中心上,可见学习中心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是网络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加强学习中心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也成为网络大学生的普遍心声。

  归纳起来,网络大学生对校外学习中心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校外学习中心解答问题的专业性;校外学习中心老师的服务态度;校外学习中心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和详细程度;校外学习中心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主动性;提高校外学习中心老师的办事效率。同时,学生还表达了希望校外学习中心能提供更多有关网络教育及其他学习信息的意愿。

  期待二: 职业发展需求旺盛

  调查数据显示,具有以下特征的网络大学生为学习者的主体:男性、未婚、21-30岁左右、大专文凭、原毕业学校为普通高校、毕业时间1-2年、月收入在1000-2000元、国有单位、全日制职业、技术人员、目前居住在省会以及地区级城市的网民。

  不难发现,具备以上特征的人群正处在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职业发展需求非常旺盛。提升文凭、积累知识经验、拓展人际圈,便成为他们增强职业竞争力、拓展职业发展道路的重要心理期待。

  正因如此,网络大学生对业余活动显示出较大兴趣。69.3%的网络大学生表示愿意担任网上社团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网下同学活动是网络大学生认识朋友、扩大交际圈的重要途径。调查数据显示,78.51%的网络大学生愿意参加同学联谊会,历年来位居第一;参加“同行间活动”的网络大学生比例持续走高,成为新热点,2006年达到55.7%,而此前颇受欢迎的“郊游”则出现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网络大学生在日益走向成熟理性的同时,对网络教育支持服务的质量和层次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期待。网络教育工作者唯有倾听珍惜,并将其用来指导实际工作,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人性化更满意的服务。促进用户端与服务端的良好对接和互动,是网络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力

页面功能 【打印】 【关闭】 【我有话说
延伸阅读
这个不显示的层是用来处理IE粑粑情况的,如果没有这个层IE里就会多出来一行字

 要 闻

热点新闻
建设快车道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1994-2008 CERNIC,CERNET 京ICP备020072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staff.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