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人民日报:科技创新,谁行谁上
2017-02-22 人民日报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由百度牵头筹建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与其他共建单位一起,推动我国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领域的产学研标用全面发展。

  对这样的“殊荣”和责任,新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微软前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评价,“我们感到非常荣幸,百度有机会作为牵头者,来筹建中国自己的深度学习国家工程实验室。”

  依照常规,国家工程实验室代表了我国在某领域的最高水平,有统领行业的顶端优势,似乎应该让国家级科研机构、著名高校或是大型央企等所谓体制内的科研力量来牵头,并配以国家的投入。而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实验室的筹建,这种发展人工智能的“国家使命”,为何让百度这样一家民营的互联网科技公司来牵头?

  答案并不难找。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只要是研发走在前面,水平处于领先,都可以担起“领头雁”的职责。就百度来说,近些年在人工智能技术上投入巨大,先后在北京和硅谷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打造全面的人工智能研发体系,被认为代表国内人工智能研发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作为高科技企业,百度的人工智能研发面向应用和产业,既接地气,又站在产业前沿,也足够吸引深度学习领域的顶尖人才。这样的企业作为人工智能这种应用型科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组建牵头人,无疑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科学研究的规律并不强调体制内外的区别,只有什么样的科研模式更适合什么样的科学研究。从科技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几天前民营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刚刚用“猎鹰9”火箭成功发射“龙”货运飞船,为国际空间站运送物资和设备。而这家公司的“客户”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用意,是打算让企业通过创新去降低太空运输成本,而自己则会研发更新、更为重磅的太空技术。同样,在日本20多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中,既有相对稳定的大学教授,也有来自企业的工程师。当然,人类花了数十年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这样漫长的科学旅程,则更需要国家层面支持的决心和耐心。

  值得关注的是,在提倡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趋势下,中国科技企业的研发乃至基础、前沿研究实力,已经让人刮目相看。去年12月完成11000米马里亚纳海沟测试的万米级无人深潜器“彩虹鱼”,依托“科学家+民间资本”和“项目+市场”的路径,在深海科学领域“游”得很欢;华为、中兴等企业作为主要科研力量参与的中国5G技术方案,在全球5G标准制定中拥有话语权;像百度等中国互联网公司,也像微软、IBM一样,拥有了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和基础研究人员,以储备保持领先的创新力量。

  人们常说,科学研究没有禁区,创新的路径也不需要设置身份、体制之类的障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的是集聚各种创新力量,汇聚创新潮流。一句话:科技创新,谁行谁就上。(作者:余建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