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我国完成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首个部件采购包生产
2015-12-03 新华网

  记者12月2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纵场线圈导体采购包最后一根导体成型和收绕工作近日顺利完成。这标志着中方承担的首个ITER计划采购包生产圆满完成,我国大型超导导体研制和工业化生产能力进入国际一流水平。

  纵场线圈(TF)导体采购包是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承担的首个ITER计划采购包,也是中方第一个开工的ITER计划采购包,总共包括13根导体。ITER计划纵场线圈导体由于其技术含量高,成为谈判初期各方竞相争取的采购包。该采购包是ITER计划137个国际采购包中少数几个由六方(欧、美、日、韩、俄、中)共同承担的采购包之一。

  在ITER国际组织、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的帮助下,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应用超导工程技术研究室与国内合作单位一起发展了纵场线圈导体制造技术,完成了工业化生产的认证,建立和实现了满足要求的质量管理及过程控制体系,完成了产品的生产技术研发、设备研制、检测与质量评估工作。2009年5月29日,中方的首个导体样品TFCN1以优异的性能通过了国际相关实验室的测试。2011年8月14日,纵场线圈导体作为中方首批ITER部件顺利开工。2015年10月4日研究团队开始最后一根纵场线圈超导电缆的绞制工作,并于近期完成成型与收绕工作。

  TF导体采购包实现了产品的100%国产化、产品质量100%满足要求、生产和交付满足ITER计划的进度要求。它的圆满完成是中国参与ITER计划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美、法等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起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为人类输送巨大的清洁能源。这一过程与太阳产生能量的过程类似,因此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也被俗称为“人造太阳”。中国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的参与国之一。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