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举报院士“学术造假” 谁来认定?
2014-01-15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月14日电(“新华视点”记者吴振东、王琳琳、吴晶晶)近日,“4名院士推荐人联名致信中科院要求对王正敏予以除名”一事引发公众关注。此前,王正敏被其学生举报“学术造假”,被媒体指责“‘克隆’国外人工耳蜗”。日前,中科院已经作出回应:事件正在调查中,将严格按有关程序处理。

  调查尚无定论,舆论已掀起对当前国内学术规范、科研评价体系、院士制度改革的探讨。

  举报“学术造假”,谁来认定?

  据悉,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王正敏在2005年增选为中科院院士时,共有7名院士推荐人。在其学生王宇澄持续不断的举报后,其中4位推荐人在2013年10月向中科院递交联名信,并列举了王正敏涉嫌论文造假的内容,包括“将个人专著《耳显微外科》中的大部分内容拆分成14篇论文在学术杂志上发表”、“把43篇一般性文章冒充正式研究论文放入院士申报材料”等。

  联名信作者之一、中科院院士刘新垣告诉记者,联名信的内容基本参照王正敏学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生王宇澄在网上公布的举报材料。据此他表示:“选取院士不能容许哪怕一篇论文有一点瑕疵的存在。”

  针对王宇澄2012年初对王正敏涉嫌学历造假、学术抄袭、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的举报,复旦大学随即启动了包括眼耳鼻喉科医院学术委员会、校学术规范委员会、校学术委员会医学部、校外专家等在内的多方调查,并于2013年8月公布调查报告。报告认定王正敏学历造假一事不实,但作为合作者之一发表的几篇中文论文中,有些内容高度重复,属重复发表,“学术态度不实事求是”;使用大量插图但未注明出处的做法,“尽管不属学术剽窃,但不符合国际公认的学术规范”。调查报告于当年9月正式回函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

  据了解,当事双方对调查结论均有异议。王正敏曾就“专著中100多幅耳部手术手绘图抄袭其导师著作”一事解释说,已在文字中提到图片来源,其导师也对此知情并代为作序。为此,复旦学术规范委员会启动了复查程序。校方表示,按照相关程序,复查报告已经形成,将于近日正式对外公布。

  中科院在本月7日的回应中称,2012年11月,该院学部收到王宇澄的举报,随即致函复旦大学,要求进行调查核实。在收到复旦大学回函和调查报告后,学部常委会曾开会进行专题研究,并成立了由相关领域院士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进一步核查。“尚在调查中”的结论,令人期待。

  专家表示,为确保学术举报的调查结论令人信服,避免非理性声音、情绪干扰视听,目前可启动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调查,如由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中科院等部门和机构共同组织。同时,调查过程应防止外界施加不当压力,并给予当事人充分的陈述和申辩机会。

  “历史遗留问题”,如何看待?

  “院士被举报”一事同时引发了舆论关于学术行为追溯时效问题的讨论。如根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2007年“关于一稿二投和重复发表问题的处理原则”,王正敏重复发表的部分中英文论文,确属学术不规范,但“重复发表”之事,又均发生在处理原则明确之前。

  又如,针对王正敏认为其专著中采用“行文注”,因而未在每幅图片旁再行标注的说法,有专家表示,这是在2001年《著作权法》出台前,医学著作中普遍采用的一个做法。

  采访中,有院士表示,上世纪90年代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一稿多投、中英文论文并行的做法为学界所默认,直到因其不合国际规范才逐渐取消。“如果以现在标准来衡量,当时不规范的学术行为不在少数,回过头去追究会有很多问题。”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说。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主任周鲁卫表示,对王正敏作出“学术不规范”的认定,确实考虑了当时的学术环境。他同时认为,如何面对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确实需要学界充分重视、认真探讨并形成共识,才能正本清源、行之有度。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表示,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学术界不可有保守心态,不能因不肯正视而以为无。“问题面前应承认错误,给学子和读者一个交代。同时,任何年代都不缺非常严谨的学者,对待学术必须始终坚持最高标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