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袁隆平研究团队成员回应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
2014-01-06 新华网

袁隆平团队成员回应转基因水稻研究

目前处于学术探讨层面“穷尽一生或难有成果”

  日前,有媒体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正在将玉米的碳四基因转到水稻上面来,提高光合效率,提高产量;他还认为转基因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论。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关注。

  1月3日,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袁隆平先生的弟子、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邓启云表示,由于难度较大等原因,将玉米的碳四基因转到水稻的相关研究目前处于技术探讨层面,离实践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邓启云告诉记者,首先,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属于碳三植物,玉米、甘蔗等属于碳四植物。一般来说,由于碳四植物的光合作用效能要高于碳三植物,因而其产量也更高。如果能将碳四基因成功转移到水稻等作物内,产量可以提高30%以上。

  相关链接:>>袁隆平:正研究将玉米的碳四基因转到水稻中

  据了解,相关研究目前处于学术探讨层面,并未用于实践,与目前的超级稻育种项目计划也没有交集和关联。

  邓启云认为,要想完全实现和掌握这样的技术,难度很大,是一个“世纪工程”,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实现。袁隆平院士早在2002年就曾将邓启云派往香港中文大学与相关专家开展过相关方面的合作。但作为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曾经最早一批接触这一科研项目的专家,邓启云直言“自己穷尽一生或许都难有成果”。

  据报道,袁隆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转基因是今后发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论。邓启云告诉记者,几代科学家都在探索提高碳三植物产量的方法。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科学家就曾通过“同室效应筛选”等方法寻找碳三植物中的“佼佼者”。如今,转基因技术为科学家们指引了一个可能的方向,朝此方向进行探索未尝不可。

  邓启云介绍,常规技术在增产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认为利用常规手段可以实现亩产1200公斤。”

  2013年1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宣布,将全面启动三大粮食高产攻关科技工程。三大粮食高产攻关科技工程是袁隆平根据我国高、中、低产田“量身定做”的科技攻关工程,包括“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三分地养活1个人粮食高产工程”和第四期超级稻亩产一千公斤攻关。

  袁隆平介绍,其中高产田今年将实现第四期超级稻大面积突破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为此,袁隆平及其团队已选用了30个强优势超级稻亲本,利用分子技术重新进行最新最优组合。2014年将在湖南的邵阳市隆回县、怀化市溆浦县和郴州市汝城县等区县设立10个百亩示范片,争取有2个示范片能突破1000公斤的目标。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