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让好奇心催生基础研究“一念非凡”
2016-08-23 新华社

  暗夜里踽踽独行,在科学的星辰大海中摸索前进,如何突破认识的边界?因有好奇心的存在,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维度,才会被不断拓展。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其中一句“进一步加大对好奇心驱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无疑让广大科研工作者倍感振奋——在国家规划中明确提及好奇心与基础研究的关系,可谓恰逢其时、切中要害。

  好奇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起点,是探求新知的内在渴望,更是基础研究的原始冲动和活力所在。对科学家而言,面对未知的世界,有什么理由不去探索?

  20世纪上半叶,为了认识自然及其隐藏在“暗夜”中的规律,爱因斯坦、玻尔等一批科学家怀着对未知的好奇,揭示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理论,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拓展到全新的维度。

  以认识新事物、揭示新规律为己任的基础研究,曾经坐过冷板凳。如今,国家有能力也有实力,鼓励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家,用好奇心驱动创新,突破现有的认识边界。

  好奇心驱动,让基础研究更有定力。“把冷板凳坐热”,不仅要靠科学家对探索的执着,还需各方力量拿出实实在在的资金、政策支持,给“冷板凳”加加温。与此同时,还要让科研工作者跳动的好奇心不被评价和考核体系所束缚。基础研究需要充足的自由空间和宽容失败的态度。探索未知事物注定路途曲折,科研本身就蕴含着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

  好奇心指引,让基础研究更接近“一念非凡”的原创发现。放手鼓励训练有素的科研工作者以“天马行空”的姿态,大胆假设、认真求证,某个闪现的灵感,或许成就了人类认识的纵身一跃,带给世界科学意想不到的进展。

  中国科学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路上,需要一批有好奇心的科学家勇于突破框架、跳出认识局限,自由摸索、执着前行,直到那“一念非凡”灵光闪现。

  牛顿母校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为了纪念那个带来伟大发现的灵感,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数次引种“牛顿苹果树”的后代,“但能砸出灵感的苹果一直没能等到牛顿那样能砸出灵感的脑袋”。可见,“一念非凡”来之不易,我们需要耐心等待。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