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2015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2015-12-28 科技日报

  原标题:奥科杯科技日报2015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编者按 随着中国科技实力快速进步,十大科技新闻评选越来越难,太多的学科领域和技术门类产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一直为您实况转播中国科技马拉松大赛的我们,在评选今年重头新闻的时候,不得不忍痛割爱,舍弃一些有战略意义的技术进展、精彩的科学原创成果和抓人眼球的科学传播事件。不过我们相信,最终入榜的,虽未涵盖过去的一年所有的科技大事,却能让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

  1.防护等级最高的传染病实验室建成

  小城突发怪病,一群白大褂采集了样本,送入层层间隔的实验室,在密闭实验舱里隔着塑胶长手套操作……电影里经常会讲到P4实验室。它是专用于烈性传染病研究的大型装置,是人类迄今为止能建造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今年1月31日竣工。至此我国终于有了国际先进的P4实验室,可以研究类似埃博拉病毒一样具有烈性传染的病原体了。

  按照密封程度不同,生物实验室分为P1、P2、P3和P4。像炭疽杆菌、霍乱菌、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这样难以防范、一旦传播就麻烦大了的妖魔,就得在P4里研究。

  进入P4的核心实验区之前,每进一道门都面临更低的气压,保证P4实验室的空气只能从外往里走。10道门里,有7道保证不会同时打开。还有一系列设计,比如堪比宇航服的密封工服,带消毒设备的传递口,以及监控全记录与几层电子门禁,让P4实验室成为地球上最戒备森严、难以接近的角落。

  武汉P4实验室建成之前,全球仅主要发达国家拥有这类装置,其中新一代版本的法国里昂实验室是最为先进的。SARS暴发后,我国政府战略性地启动了P4实验室的建设,在引进里昂P4实验室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工程科技人员的智慧,终于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P4实验室。该实验室将成为新发传染病疾病的研究中心、烈性病毒的生物资源中心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传染性疾病参考实验室,最终成为我国新生疾病研究网络的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去年到今年的非洲埃博拉疫情中伸出援手,选派大量医务人员开赴热带疫区,不仅尽到了国际义务,也在处理热带新疾病和病原体方面积攒了宝贵经验和研究基础。

  2.中科大首次成功实现“单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科幻电影《星际迷航》里,一位船员站上机器平台,他的身影模糊起来,然后突然消散。瞬间,丝毫无差别的一个人,出现在另一座星球上的传送台上——这个想象中的技术被取名叫“Teleportation(瞬间移动)”。

  2月26日,《自然》杂志封面发表了潘建伟、陆朝阳等人的《单个光子的多个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论文,让眼尖的科幻取向的读者们挑出来,大为赞叹。因为它完成的就是某种意义上的“瞬间移动”。

  1997年,采用间接的“量子纠缠”技术,一个光子的偏振状态被瞬间转移到远方。但是,不能说光子被传送走了。因为动量、波长等其他信息没有传走,就好像光传人的身高信息不行,还得传送体重、年龄等等。但就像论文作者潘建伟说的:“测量一个自由度,不干扰其他自由度,很困难。好比测量身高,尺子一拉,体重就受了影响。”

  中国科学家发展了“非摧毁性的测量技术”,首次让一个光子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两项信息能同时传送。好比一瞬间,合肥的孙悟空崩溃了,北京出现一只具备孙悟空身高和体重的猴子。

  《自然》同期配发评论称:“该实验为理解和展示量子物理的一个最深远和最令人费解的预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可以作为未来量子网络的一个强大的基本单元。”审稿专家认为实验“绝对新颖、重要,处于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领域的最前沿,可认为是一大成就”。

  当然,我们或许永远无法把宇航员“量子瞬移”到火星上,餐馆也不能用“量子瞬移”送外卖,但我们却有可能把一张密码表传走,这就是中国科学家们正在筹划的量子通讯网络。我们将来甚至可能拥有量子通信卫星,等到那天,再高明的黑客也攻不破银行的密码本,虽然我们还得耐心等着快递员,但至少不用担心信用卡被人家盗刷了。

  3.新政策力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

  今年5月,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迎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参观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李克强总理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中关村创业大街,并且在咖啡馆里点了咖啡。两年前,这条大街不过是一条破落的图书城步行街。随着移动互联网来临,这条数百米长的小街上,入驻多家创业服务机构,云集了诸多创业者。这些人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的“创客”人群的缩影。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今年在国家层面多项政策并举,力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成为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双引擎”。当前,全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情不断高涨,创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新和万众创业,“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同样在3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则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科技界普遍关心的科技体制改革也传出新消息。9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该方案包括企业技术创新、科研机构改革、人才培养激励等多项改革举措。该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力争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并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4.发现外尔费米子

  近百年前的一个预言被证实了。今年7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发布消息:他们发现了具有“手性”的电子态——外尔费米子。物理所表示,中国科学家的这一发现,从材料理论预言到实验观测都是独立完成。

  基本粒子虽然小,但像地球一样是可以自转的,而且可以正转也可以反转。1929年,德国科学家外尔(H. Weyl)推测,无“质量”(线性色散)的电子,可以分为左旋和右旋两种不同“手性”,或者说,存在“外尔费米子”。但是86年来实验从未观测到。

  中科院物理所的科学家年初找到了钽砷晶体(TaAs)等四种非磁性的外尔半金属材料,是取得进展的关键。

  物理所研究员翁红明说:“TaAs材料在1960年代就有研究文章,但没有人意识到上面有外尔费米子。我们这一发现的难度在于,从那么多材料中找到合适的,犹如大海捞针,必须对外尔费米子和材料物理性质都有相当认识才行。”

  中国人的发现2014年12月31日提交电子预印本(Arxiv)网站后,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团队都试图在TaAs中找到外尔费米子。这是一场激烈竞争。普林斯顿大学团队和中科院物理所团队几乎同时宣布成功。英国皇家化学协会网站今年7月16日报道说:“有两个国际研究组声称发现了电子学的基本建筑单元——外尔费米子。”

  “不是通过加速器,而是简单地在晶体里发现了新的粒子现象。这或许对其他实验有启发:凝聚态物理里,通过一些低能激发,可能产生高能物理范围的粒子行为。”翁红明说,他们还将试着寻找“拓扑超导”等新物理现象。

  如今在科学前沿领域,中国人的原创成就是越来越多了。可以预计,今后在前沿科学的跑道上,中外科学家还将一次次为率先撞线而拼搏。

  5.中国学者论文遭国际期刊大量撤回

  对于国内某些学者,2015年似乎是多事之秋,他们发表在一些国际期刊的文章被撤下了。3月,英国BMC出版社撤回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8月,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64篇论文,绝大部分来自中国;10月,爱思唯尔撤销旗下9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

  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在声明中说,该集团的期刊编辑最先发现一些论文的评议人电子邮件地址的真实性存在问题,随后展开的内部调查发现了大量伪造的同行评议报告。所谓同行评议是学术刊物普遍采用的一种论文评审制度。一般由刊物编辑邀请论文所涉领域的学者,一直以来,许多出版社都允许论文作者在递交相关材料的过程中向期刊编辑推荐同行评议的人选,但这一次就被钻了空子。

  构建诚信土壤的是学术生存的根本,因此打击学术不端行为非常有必要,而且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大,今年的国际期刊撤回论文系列事件,给一些心存侥幸的投机者以警醒。

  论文发表至上,造成发表论文和拿下课题成为一些学人的终极目标,由此而来的弊端,各国均受其害,中国学术界也不例外。有些论文的,是通过单位行政部门硬性规定,批量生产出来的。这些硬挤出来的成果,不少是缺乏学术价值的垃圾论文,还有一些涉嫌学术不端。应对这一弊端,既需要改革科研评价制度,也要弘扬科学道德,从管理和思想两方面厘清学界风气。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