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科研经费管理:为了谁?苦了谁?
2013-12-26 中国科学报

  岁末年终,很多科研工作者为经费头疼不已:一方面结题的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很多人的项目经费还没花完,既定的预算指标可能完不成了……

  “每年为了通过验收,很多人不得不想尽办法来找发票,饭店的、宾馆的,甚至于亲属和朋友的。”某科研人员日前的爆料让《中国科学报》记者很是惊诧。

  “课题组就好比居家过日子,谁也不愿故意浪费,都想留点钱为明年研究作些准备。”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冷民为《中国科学报》记者解开了谜团:“由于有关部门在纵向课题资金使用方面的硬性验收要求,有些钱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花完,否则就算违约。”

  多年来,这个“必须”,让科研人员苦不堪言。

  “课题组就好比居家过日子,谁也不愿故意浪费,都想留点钱为明年研究作些准备。”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冷民为《中国科学报》记者解开了谜团:“由于有关部门在纵向课题资金使用方面的硬性验收要求,有些钱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花完,否则就算违约。”

  多年来,这个“必须”,让科研人员苦不堪言。

  科研人员的苦衷

  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每年以超过18%的比重递增。2012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占GDP总比例的1.98%;2013年的投入更是占到了GDP的2.05%,成为世界上科研投入总量第三位的国家。

  “不可否认,国家在科研资源与经费方面的投入已十分慷慨,但是,相对于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比重,目前产出的科研成果在总体质量上距离预期目标的差距还比较大。”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刘军民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然而,科研人员也有着自己的苦衷。“目前的经费管理制度实在太严格了,搞得科研工作基本没法做。”采访中,这几乎成了科研人员的共识。

  “现行的管理制度不问青红皂白,没有用完的部分通通按原渠道收回。”刘军民质疑说,“既然规定了超支不补,那为什么结余不能留用?”

  刘军民进一步指出,预算编制要求过严、过细与审计过程中的“按图索骥”式问责也同样值得深思。“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套用一般行业的资金管理办法来运行。”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马殿富看来,朝令夕改的管理政策是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效能偏低的又一重要因素。“很多验收规则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更改的,很难及时作出调整,到头来是一定会出问题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