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李志民:建立科学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推行科研诚信管理
2017-11-15 主编微讲堂 李志民

坚持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 营造世界水平的科研环境

——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

第四期:建立科学有效的学术评价机制,推行科研诚信管理

  《世界教育信息》:那么您认为在制度设计层面如何保证科研质量和水平呢?

  李志民:科研管理制度的设计不科学、不健全是产生科研诚信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科学研究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钻研、积累和思考,因此,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必须有利于为那些置身学术的研究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为生产原创性研究成果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生态环境。现行的科研管理方式是从机关管理、工业管理方式模仿出来的,目标、经费、进度计划定得非常死板,好像只有这样科研人员才能如期出成果。科研活动与行政管理、工业生产是截然不同的社会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律其实就是没有规律,要给科研人员足够的空间与自由度,还要能宽容失败。试图按照计划方式管理科研活动、获得科研结果,搞不好就导致学术不端。

  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是推动科学健康发展的有效工具。科技评价主要应限于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学术评价和对科学家重大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的确认,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术交流、确认共识、探讨发展方向。如果科技评价超出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学术评价机制,成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配置科技资源和实施管理的工具,就容易使科研偏离了本来的目的,异化成追逐利益的工具。因此,学术评价绝不能由行政主导。学术评价也不能让出版商来主导,一本期刊年发表上百篇(甚至几百篇)论文,用一个期刊影响因子来表征几百篇论文的学术水平实在不科学。以期刊载体来评价作者水平,在中国学术界居然长期盛行,说明多数学者对自己研究成果不够自信。

  学术评价要以学术共同体为主。要建立学术共同体的自治机制和相关部门官员的自律机制。学术共同体内要建立完善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同行评议(peer review)是科技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评价方法,尤其是对用定量方法难以测度的科研活动的价值评估,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同行专家评议主要是依靠科学家群体对同一学科领域,采用同一种评价标准,共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事项进行各自独立的价值评议过程。虽然我国在学术评价中也普遍采用了同行专家评议的机制,但评价过程仍然受到非学术因素较大干扰。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机制,能够保证学术共同体抵制来自行政和社会的不正之风对学术评价过程的干扰,防止同行专家违背学术道德和诚信的评议。

  大学作为本单位科研诚信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中的诚信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履行法人职责,自觉抵制、杜绝科研不端行为。在组织申请科研项目和推荐申报科学技术成果奖励时,应当责成申报人奉守科研诚信,可安排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并公示有关信息。要制订相应的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规定,对本单位科研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对有关部门调查本单位科研不端行为应当予积极配合、协助。

  政府要设立专门机构或授权相关部门,建立受理举报科研不端行为的专门渠道,建立举报人保护制度,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及举报内容列入密件管理;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调查反馈。对查实的科研不端行为的责任人进行不良信用记录,并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成果奖励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当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科研人员职业培训体系和研究生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及手段,树立崇尚科研诚信的良好风气与文化。

  《世界教育信息》:现在高校评价教师科研成果的时候,基本上是以论文发表作为主要依据。您认为这种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李志民:目前我国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与我们庞大的科技研发队伍、世界第二的科研经费投入和世界第二的论文产出量还不相称,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也不相适应。论文不等于人才,论文不等于国家治理;论文不等于技术,技术也不等于产业。科研成果只有转化后才能体现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文数量和引用数量都不是生产力。

  论文的发表和引用仅仅发生在学术团体内,也就是说,只有写论文的人才会引用别人的论文。科研是探索未知世界和改造世界,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很多重要研究成果并不一定是以论文的形式来展现,很多论文可能启发或指导了工程技术人员解决了实际问题,但他们不一定去写论文,就不会产生引用。以发表载体评价论文水平,以论文引用次数评价研究人员水平,这肯定不是搞科研的目的。科研评价导向要尽快脱离论文指标的“绑架”。

  用论文数量和引用两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是不够的。要看科学研究中对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原创性有多少,独立开创的研究方向有多少。要避免只是依靠跟踪模仿、购买仪器海量测试数据、试验方法或技术的改善、独有地域资源数据等的“创新”。否则,就算论文发得再多、引用率再高,也仅仅是更新。

  重大的科技创新往往不是通过发表学术论文体现出来的。比如,互联网早期的研究根本就不许发表论文、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不是学术论文能够实现的、移动互联改变了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是在大量研究基础上取得的——这些研究论文很难上得了“高被引排名”。用论文的引用率只适合评价基础理论研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