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李志民:创新发展必须提高国民科学素养
2017-09-14 主编微讲堂 李志民

  去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国家最高领导人发表重要讲话,吹响了向科技强国进军的号角。建设与世界经济大国和人口大国地位相称科技大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支撑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劳动者,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竭的智力源泉,也是稳健地走向科技强国大道的重要基础。

  科学素养与科学方法有关,这是理解科学素养概念的重要前提。

  科学方法是人们为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方法,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与实施步骤,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与随意性。主要有以下特点:科学方法体现了科学认识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具有明显的目的性;以合乎自然规律为主体的科学知识程序化;通过观察和实验,将研究对象与数学方法结合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保证所获得的实验事实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科学与信仰无关,信仰属心灵和意识行为,科学只研究物质与其存在的规律;科学与感觉无关,直觉和表象往往掩盖自然的本质规律;科学与预期无关,科学是发现,而发现是无法预期的,因而科学不像工程和技术可以制定发展规划,科学是不可以规划的。科学是唯一的、客观的。很多人会举例说一些科学家最终或信仰上帝,或阪依佛门,这实际上与科学无关,是这些人的心灵归属;如果实在要与科学关联的话,那就是这些科学家过于自信,认为像自己这样聪明的人都解决或理解不了的自然物质现象,一定存在超人的力量或意志,这已经属于心灵和意识的范畴了。

  从科学的大的分类来看,科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科学是所有涉及研究人与自然交互的行为规律的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医学、经济学等等。狭义的科学仅指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与其存在形式的关系,与人的意识和利益无直接相关的学科,主要通过实验或调查验证来研究。如物理、化学、天文、地质、植物等。自然科学可进一步分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基础科学是研究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学问,应用科学是研究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的学问。

  简言之,科学就是实事求是,科学是客观事物属性和自然规律的反映:科学是对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总结,是人类认识达到成熟阶段的知识体系;科学是对经验资料进行抽象、总结和归纳而成的系统理论;科学要运用经验的方法,形象构思的方法,逻辑的方法;科学与宗教和迷信相对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科学是人类对真理和真相永无止境的追求,通过不断探索去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

  在此基础上,我们便容易理解什么是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认为,公民的科学素养是公民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包括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2)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3)基本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

  如何来体现科学素养呢?通常,科学素养是指主体在掌握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对现实中的个人、事物、社会关系等问题做出理智的抉择。科学素养的发展以科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积累为基础。科学知识、技能的内化、升华会逐步形成一个人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包括了运用科学知识,具有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其中,科学知识泛指知识、技能,方法和能力;科学意识是指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热情、激情以及自觉运用科学的行为与习惯;最核心部分是科学精神,即人们对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概括如下:

  一个人的科学素养是指其对自然世界和社会存在进行理解和判断的能力。科学素养体现在参与社会事务和经济生产中个人决策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水平和理解程度,即能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科学、数学和技术的作用和局限性;能够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主编李志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