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双一流”高校实现31省份全覆盖 三所非985高校入选
2017-09-22 新京报

  ■焦点

  1

  与“985”、“211”高校有何不同?

  不是“211工程”、“985工程”的翻版,是一个全新的计划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介绍,“双一流”建设不是“211工程”、“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

  教育部在答记者问中表示,“‘211工程’‘985工程’将作为基础,发挥‘双一流’建设对区域、行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为何“双一流”中一流大学建设分A、B两类?教育部表示,这样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在6所B类高校中,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此前就在“985”高校名单中,而新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三所高校此前非“985”高校,这次跻身42所一流大学建设名单。

  2

  如何从近3000所高校选出“双一流”?

  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

  据教育部官网,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79所,在近3000所学校中,这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怎么进入专家委员会的“慧眼”?

  遴选认定过程分四步

  教育部表示,“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过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产生,遴选认定过程分四步:

  第一步,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具体承担遴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有关工作。

  第二步,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遴选产生137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随之对应产生了拟建设学科。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议名单基础上,综合评价论证提出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议。

  第三步,确定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拟建设高校编制论证建设方案,经所属省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三部委。

  第四步,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采用认定方式遴选

  整个遴选过程中,专家委员会、高校都经历了什么?

  “不申报、不评审、杜绝不正常的人情来往”,教育部这样回应认定遴选过程。

  记者了解到,此次遴选认定采用认定方式遴选,依托第三方评价。

  认定方式遴选即先定标准,再遴选拟建设高校。其间,不组织高校申报,无需主管部门推荐,在确定一流学科建设范围时,专家委员会不对具体高校或学科进行评审,而是先论证确定认定标准,再根据认定标准遴选。

  专家不直接对某一高校是否纳入“双一流”建设范围做出评判。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表示:“专家委员会的结论都经过讨论、记名投票,且不允许委托投票。”认定标准对所有高校一视同仁,不区分中央高校、地方高校。

  此外,此次认定遴选依托第三方评价。确保认定遴选不与各类头衔的人才数量、各类基地平台条件等挂钩,纠正高校数人头、拼硬件、铺摊子等恶性竞争、短期行为。

  3

  入选名单就“一劳永逸”了吗?

  最大突破即打破终身制,建设若达不到成效,会予以调整

  记者注意到,此次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建设”两字不可或缺,即“双一流”是一个动态建设过程,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

  教育部也表示,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双一流”建设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刘海峰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双一流”相较于之前的“985”、“211”来说,最大的突破就是打破终身制。“双一流”是滚动建设,5年一周期,过了一个周期,取得成效,才能进入下一个周期,如果达不到成效,会予以调整。

  “‘双一流’不是固化的身份,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进入‘双一流’的学校有了这个资格,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更快。当然已经进入‘双一流’的学校需要更持续的建设,不能放松”,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对新京报记者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