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中国航天人创造奇迹 强雷暴天气间隙期卫星发射
2018-02-14 央视

  气象条件是制约航天发射的关键因素。江晓华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气象专家,他在气象保障岗位上已经工作了30多年,凭借丰富的经验、严谨的作风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一次又一次为火箭发射保驾护航。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控大楼,记者见到了江晓华,他和他的团队刚刚完成北斗三号第三次发射任务的气象保障,由于发射窗口高空风活跃。江晓华和他的团队进行了多次气象会商,对各气象点监测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研判。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保障组高级工程师 江晓华:起飞以后,如果高空风不满足条件,风展过大,就会产生爆炸。我们每次发射都要对高空风预 报,进行修正。如果实在修正不了,就要推迟发射或者提前发射或中止发射。

  作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的气象总体专家,江晓华30年间参加了108次发射任务,经历过多次“惊心动魄”的难忘瞬间。而最让他难忘的还是2011年7月27日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保障组高级工程师 江晓华:在射前3小时,突然遭遇强雷雨天气。我们预定的窗口是在5:34分,窗口也只有不到半个小时后沿。

  “常规发射保障标准是‘8公里之间无雷暴’,到底能不能如期发射,气象会商分歧很大。如果发射,风险很大;而中断发射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当时所有的压力都压在了江晓华带领的气象保障团队。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保障组高级工程师 江晓华:经过各种因素的判断就把余量挤出来了,最后变成了射前四公里,顶高十公里范围内无雷暴,就可以发射。

  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精确地计算,江晓华向指挥部提出了一个大胆而又精准的预测结论:发射前有10分钟雷暴间隙期,可以发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保障组高级工程师 江晓华:最后指挥部采纳了我们这个决策。我们就在10分钟的雷雨间隙中,实施了发射,并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世界航天史上,唯一一次在雷雨间隙中发射记录。

  三十一年洞察风云,从嫦娥探月到北斗升空,从一年几发到一月一发,始终不变的是他对航天事业的不懈追求和默默付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保障组高级工程师 江晓华:“航天精神”对我们来说,是甘于平凡,不能心浮气躁。“气象不能有功利思想”。气象一定要沉下心来,静静的研究我们的每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