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超级细菌”敲响公共卫生警钟
2011-04-08 新华社

  世界卫生组织将“控制抗菌素耐药性”作为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抗菌素耐药性这个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在多个国家发现的“超级细菌”更说明这一问题已日趋严重。曾发表相关报告的英国研究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敲响了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警钟。

  英国加的夫大学的马克·托尔曼博士是去年引起广泛关注的“NDM-1超级细菌”研究报告主要作者之一,当时的报告已指出,这类携带NDM-1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从南亚次大陆传到英国。托尔曼发表在今年4月的《抗菌化学疗法杂志》上的新论文则说,这类“超级细菌”仍在进一步蔓延。

  统计显示,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确认感染这类“超级细菌”的病例已达150例,英国也有70例,此外欧洲的奥地利、比利时、德国、荷兰、挪威、瑞典、法国,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非洲的肯尼亚,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都有数量不等的确认病例。

  与以前曾被冠以“超级细菌”称号的一些细菌相比,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具有更强的耐药性,它们能抵御除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之外的其他所有抗菌素的药效,而其中一些细菌甚至对现在所有抗菌素都有耐药性,简单地说就是“无药可治”。问题还在于,这不是某一种细菌,而是携带名为NDM-1基因的多种细菌总称,这一基因可在多种细菌间转移,将本来普通的细菌也变成“超级细菌”。

  鉴于这类超级细菌的广泛蔓延和强大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世界卫生日的宣传材料中也指出,如果不采取行动制止抗菌素耐药性的蔓延,许多传染病就可能变得无法控制,并严重影响2015年实现与健康相关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方面的工作。

  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上世纪20年代发现青霉素,开启了人类医学的新时代,从那以后相继发现了许多能够控制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的药物,统称为抗菌素,这包括抗生素、化疗制剂、抗真菌药、抗寄生虫药和抗病毒药。抗菌素的发现和使用是医学上的重大进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弗莱明也因此在1945年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弗莱明在当时的获奖演讲中就警告说,无知的人类会滥用药物并带来耐药性的问题。

  不幸的是预言正逐渐成为现实。对此,托尔曼说,在“NDM-1超级细菌”的来源地南亚次大陆,存在大量不规范使用抗菌素的情况。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较为普遍。

  在“超级细菌”出现的同时,人类研发新型抗菌素的脚步却在放慢,近年来能找到的新型抗菌素越来越少。这场“军备竞赛”的天平正在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倾斜,因此采取其他一些应对措施也成为当务之急。

  托尔曼说,在应对“超级细菌”的问题上,首先需要注意公共环境的卫生。比如医院是最容易出现这类细菌的地方,如果将其废水单独处理就可以减少细菌传播的风险。此外,“超级细菌”的传播还是走“病从口入”的老路,人们只要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也能起到较好的防范作用。

  更重要的是,各国还需联手建立一个全球监测系统。在全球化的今天,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也涉及全球各国,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善其身,甲型H1N1流感全球大流行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最新的“NDM-1超级细菌”蔓延情况统计也显示了这种迹象。

  实际上,早在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过一套应对抗菌素耐药性的方案,其中包括上述各个要点。但托尔曼等人在有关文章中指出,这套方案不仅没有得到很好实施,在很多地方“甚至没有引起注意”,直到“NDM-1超级细菌”的出现才再次敲响了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警钟。

  在2011年的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又发出了“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的呼吁,并提出抵御抗菌素耐药性的6点政策一揽子计划,期望伴随着“超级细菌”的警钟声,人类能避免滥用抗菌素,并及时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监督措施。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