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基础学科强则国力强
2016-09-05 中国教育报

  曹进德  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南大学数学系主任,复杂系统与网络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理事,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复杂网络与系统控制专委会委员。2016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受欢迎程度远不及一些应用型学科。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数学的逻辑推演过于严格、思维太过抽象,而且它需要长时间深入的思考才可能有所得。若想要进一步发掘它可能潜在的价值,想知道所研究的数学理论究竟能发挥多大的效用,也许一等就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也意味着数学的直接经济效益很不明显,但数学基础与国家实力密切相关,数学强,则国力强。

  东南大学数学系的基础学科发展基础虽然相对薄弱,但在应用数学、优化与控制、运筹以及与信息等众多工科交叉研究方面做得非常不错。现在的中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题海战术后,认为要多做题,更偏向于一些技巧性训练。他们往往忽略了对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这些概念和基础可以说是砖石,没有砖石就无法建立稳固的建筑。

  重视课堂教学,为学生打牢基础。学好数学是掌握其他学科(尤其是工科)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石。许多学生本科选择了数学专业,有了扎实的数学基础,研究生可以转向工科、经济、管理甚至新闻传播等专业。因此,学生在本科学习的前两年一定要打牢基础,才能为之后的学习和研究做好准备。有些重大发现的最基本原理其实都隐含在最基本的课程之中。

  数学专业的课程包括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基础课程主要是由教师主讲;而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方面,则借鉴和发展国外的教学方法,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增加带有研究色彩的教学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思想的掌握。例如,老师可根据专业的特色和课程进度,布置一些小的研讨性课题,学生组队参与,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在学生的大三、大四阶段,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小型学习团体,与指导老师形成一一对应的教学互动关系。在课题研究的时候,不要只停留在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研讨,而是要指导学生将课题与实践相结合,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更多可能去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想法就如同发现金矿,但是如何将其挖掘出来还是要依靠牢固的基础知识。

  加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接触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可以多接触一些人文社科类的知识。学科与学科之间,学习的程度越深,越容易发现它们的相通之处。在科研选题方面也可以融合各个学科,实现各学科广泛、深度地交融。当然,在项目选题的时候,学生经常会出现摸不着头脑的窘况,这时就需要指导老师耐心加以指导,引导学生一方面从自己的专业学科去探索,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相近学科、甚至是完全不同的学科中去寻找思路。

  教学相长,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氛围和学习习惯,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不善于主动与老师沟通。有的是因为害羞、不自信,怕自己的问题太肤浅。所以,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国际化,大力推动国内、国际各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提问。当然,在提问过程中,学生有时会据理力争,此时,老师一定要耐心,学生说得对,老师就要虚心接受;说得不对,就要引导学生再多思考。

  【对话

  东南大学本科生 聂茹欣:我是个文科生,我们需要在大一的时候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我想知道对于文科生来说,数学学习是否有必要呢?

  曹进德: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种工具、方法。人类将自然界中的一些规律提炼出来,赋予了它们数字、几何图形和各种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我们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将这些自然现象的本质表现出来。某种意义上,数学可以说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我鼓励理科生多接触人文知识,同时也鼓励文科生多学习理科知识。我有个理工科毕业的博士学生,现在正利用理工特长研究新闻传播。如果文科生学好了数学,那会有更宽广的思考空间和就业天地。

  东南大学硕士生 季杭为:您此前曾获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奖”,请问如何才能够让自己的论文被更多地引用?

  曹进德:一篇优秀的论文,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选题的方向、热点以及国际化水准。论文的选题很重要,如果希望自己的论文有更多的参考价值,那么一定要选择国内外热点,尽量跟国际接轨。最重要的还是研究结果要具有相当深度和难度,并且能对其他人的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