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科研人员要当好科普“发球手”
2016-07-19 科技日报

  如果把科普比作一场排球赛,科研人员就是“发球手”。显而易见,发球手开球了,比赛才能推进。同样,科研人员“发球”了,科普才能推进。

  首先需要问一个问题,中国科普的“球”发出去了吗?毋庸置疑已发出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人科学素质提高最快的历史时期,且这个提高速度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十二五”初期,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目前已经达到6.20%。

  中国科普的“球赛”渐入佳境,成绩不可谓不大,这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凝结着我国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汗水,涌现出一批科研、科普都很出色的“明星”科学家。他们是中国科普的“发球手”,是中国科学事业发展进步的“发球手”,是创新大时代背景下最可爱的人之一。

  中国科普有优秀的“发球手”,但数量还不是很多,科学家和科研人员这个大群体对科普的重视程度总体还不高。我国要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需要达到10%。目前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数十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我们的差距还很大,需要奋起直追。

  我们的科学家、科研人员必须更多、更好担当起科普“发球手”的责任和义务。是的,这是责任、是义务!科普需要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因为没有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的参与,科普就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科学家和科研人员也需要科普,实际上能做好科普是科研人员有能力有“本事”的体现。把科研和科普的关系处理好协调好,两者可相互促进、相互激发。

  有人说,搞科研的人做科普是“不务正业”。这种说法经不住推敲。科学研究早已走出“书斋”,伟大的选题不仅仅源于灵光一现,更源于广袤的自然和火热的生活;伟大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把论文写在纸张上,更体现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历史上,写在人心上。历史上乃至今天,东西方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大众科普的引领者。

  还有人说,搞科普会干扰正常的科研教学秩序,影响科研保密等等。这种说法更是不值一驳。从来没有谁硬性要求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全职做科普,也从来没有谁硬性要求科学家和科研人员把本应保密的成果对外宣传。只要每个科学家、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都贡献出分内的科普力量,中国科普的局面就会大不一样。

  毫无疑问,我们不能让“发球手”一个人战斗,科普是整个“球队”的事。我们需要动员更多社会的力量,让“二传手”活跃起来,让“扣球手”、球队的每个人都充分地活跃起来。政府要当好“教练”,要为球队的每个人、为我们的“发球手”做好服务,推动科研和科普更好结合,把科普绩效纳入科研绩效加强考核,为科普全面营造良好环境。

  科研人员做科普,不跌份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