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新能源汽车技术仍需突破 联合研发是捷径
2010-06-03 科学时报 刘峥毅

  发展:从概念到现实

  有关业内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10%~20%的乘用车销量将来自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然而,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率只有1%。我国许多汽车企业坦言,要实现量产有待时日,其中最重要的障碍来自于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同时最根本的是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缺乏强劲的市场动力。比亚迪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但同级车型比较,价格至少要高出五六万元。多花钱买车还是多花钱买油,中国消费者往往选择后者,现实情况是,比亚迪所倚重的电动车离商业化还有很大距离,首款双模电动车F3DM也就一个月仅销售十几辆。以混合动力车——丰田普锐斯为例,2006年,丰田普锐斯在中国销售了2100辆,2008年为了提升销量,丰田主动降价2 .4万元,但只卖出了899辆。相对于全球累计大卖120万辆的辉煌战绩而言,普锐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实属差劲。在中国要实现这一产业化目标,谁应“埋单”?

  发展:举步维艰隐忧尚在

  今年北京车展各家厂家纷纷亮相新能源车比亚迪纯电动车E6出租版、奇瑞A3混合动力版和三款纯电动车型、通用三款混合动力概念车、大众“E-UP!”纯电动概念车、日产LEAF纯电动车、长安集团12款新能源车型及概念车、海马3混合动力版等国内外企业的新能源车型的展出向观众献上了一份新能源车的大比拼,不少企业承诺从今年开始大批量生产新能源汽车,但大多还是停留在概念车阶段。展会上虽然新能源车型云集,概念车的数量远远大于量产车,而每个厂家对新能源车型的态度,也似乎依然是“纸上谈兵”。就在比亚迪海外扩张的步伐稳步前行时,国内质疑的声音却此起彼伏。今年4月,全球某咨询公司负责人表示, 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本土整车商的领跑者,同时也表示比亚迪现在将精力主要放在电动车方面,实际上也是豪赌。既然是赌,即胜负参半。

  企业代表:需立足现实

  此前的一次新能源汽车展上,长安汽车副总经理朱华荣介绍,他到美国等地考察之后,发现国内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基础上和发达国家差距甚远,很难讲站在同一个起点上,而传统汽车技术方面的差距,更不会因为发展新能源汽车而缩小。作为企业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这样的观点对比亚迪汽车等信奉“新能源汽车超越论”的新兴车企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但却是一种少了偏激色彩的公论。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电池问题,是真正的集科学基础以及技术基础集成的新型技术基础问题的综合反映。新能源汽车首先必须是汽车。因此,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是一脉相承,而不是割裂的。

  以新能源汽车领跑者比亚迪为例,其突破在于车载电池技术,但其短板仍在传统汽车技术。消费者买新能源轿车不会只买一个概念,而仍然会买性价比高、实用性强、看起来时尚、开起来听话舒适的“好车”,这或许就是模仿而来的F3销售迅猛,而F3DM匍匐难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是因为这种技术的传承性,新能源汽车应形成集合效应,整个行业致力于基础技术的发展,而不是更急于投放未成熟的产品。优先发展哪种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是最重要的,一切需循序渐进。因为最现实的,应该还是提高传统燃油机的经济性,通过发展高效的小排量汽车,在短期内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汽车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一条出路。

  吉利副总经理赵福全博士认为,靠补贴不能发展新能源造百姓消费得起的车。消费者愿不愿意埋单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在进行了认真的成本核算后,目前吉利将立足传统,紧跟和储备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汽车应该是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的。赵福全认为,靠补助是不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

  专家代表:需加强基础研发

  国内的汽车相关专家更担忧是一哄而上的新能源产业忽略了基础研发。

  5月31日记者专访到汽车最知名专家张小虞,他认为,新能源应该大力发展,但是我们发展得晚了,由于我们起步晚于欧美,目前我们面临的新能源电池的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尤其令人担忧!希望中国的科学家能够另辟蹊径找到更优的解决办法。在谈到新能源真正产业化的时间表时,他说,政府支持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最终市场起主导作用,目前很难确定,首先是油价的问题。第二,新能源发展的进度。第三,社会配套的建立。因此,新能源的成败关键在基础技术的突破。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付于武也表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虽然实现了全球产销第一,但技术竞争力在世界范围内依然排在7~8位,这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最大障碍。新能源汽车技术同样不存在“弯道超车”,只有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地发展才有可能赢得市场的青睐进而保证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性。赵福全认为新能源汽车要发展不能靠补贴,而应靠技术本身的不断进步。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无论是消费者的消费愿景还是汽车企业的研发投入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产业潮流。但前提是要保证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安全,以及配套设施、政策环境的进一步完善,电池、电机、电控等一系列技术问题的进步和突破是实现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基础和关键。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汽车经济的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对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及整个产业发展的趋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新能源汽车也要符合汽车产品制造的一般规律,技术和质量依然是产品基础,加强联合研发,提高研发效率是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主导作用不可或缺

  据悉,我国科技部已提出了选择若干城市进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示范运行的设想,连续3年在国内10个以上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开展千辆级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及能源供应基础设施的大规模示范,力争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到2012年占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

  而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表示:“几年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推出了一些政策,对前期的研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既有政策不足以支持产业化实质性的推进,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电动车一揽子规划和措施,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应该有顶层的政策设计和足够的力度……一揽子计划应该包括国家未来的汽车能源战略,电动车发展的战略定位,电动车产业路径,相关零部件、材料和相关产业服务业的发展,电力供应、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