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如何提升专利质量,破除“SCI至上”?高校科技工作者有话说
2020-01-09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经济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成果竞相涌现,高校科技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高校科技工作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高校科研评价体系还存在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SCI论文逐渐成为影响高校的一个指挥棒;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专利质量不高、转化率低等。

  在2019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巡视员蒋红、清华大学科研院院长方红卫、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金力就“破除SCI至上”和“提升专利质量”两方面问题谈了看法和建议,与读者分享。

  一、提升专利质量,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脱虚向实

  蒋红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巡视员

  高校专利质量再不提高,就是浪费国家钱财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统计过所谓的成果转化率,成果的概念和转化的概念不明确,转化率的数据也难以统计,部分企业内部有自身考核的专利实施率。关于成果转化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提出,通过转让或许可取得的净收入及作价投资获得的股份或出资比例,应提取不低于50%用于奖励;对研发和成果转化作出主要贡献人员的奖励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

  各地不断地加码,有的学校甚至把奖励份额加到80-90%,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欧洲某国最早的专利法规定,所有的职务成果归教师个人,但后来发现并不有利于促进技术转移转化,后又对法律进行了修改。技术转移转化不能仅靠教授个人,而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协助。

  我们国家的专利申请量是一年140万件左右,占全球专利申请量的40%左右,比美国、日本、韩国加起来的总量还多。美国专利授权量最多的前十所高校一年的专利授权量平均是200余项/每所,而中国专利授权量最多的前十所高校平均是1000多项/每所,是美国高校的5倍。但我们高校的创新能力是美国高校的5倍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大量的政府补贴和评价的导向。在过去专利数量少的情况下,这些措施是必要的,但在新形势下,应作调整。

  我还统计了上海高校失效专利的平均寿命,是50个多月。一开始,我以为是上海高校自己的问题,后来我统计了几所全国知名的大学,统计结果还不如上海的平均寿命。所以我们现在的专利再不提高质量,就是在大量的浪费国家钱财。

  此外,许多高校对于专利策略并不了解。一个香港教授曾告诉我,他发现大陆很多学校都认为申请一个专利就可以保护一项技术,害得他们没法跟内地高校合作成果转化。

  方红卫 清华大学科研院院长

  高质量的专利转化需要形成政策合力

  目前,专利转化是高校面临的大难题,关于如何提升专利质量,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专利既有成果的属性,也有保护知识产权的属性,好的成果当然要转化。专利转化包括创造技术、销售技术两个过程,这是两种价值观和能力的体现。然而,高校老师有时并不具备上述所有能力,因此需要高校技术转移部门的介入和发挥作用。

  二、高质量的专利转化需要形成政策合力。专利转化不仅涉及到激励政策,例如提高专利转化费的比例归高校教师个人,而且还涉及到个人学术获得感和成长的问题。因此,提高专利转化的质量需要综合的政策性指导。

  三、专利转化的认定需要明确。哪些是真正有内涵的高质量的转化?如何识别高质量的专利转化?是开一个应用证明,还是仅仅获得专利的转让费,或者专利转化费入股公司就行?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真正让专利实现高质量的转化。

  四、随着大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专利成果越来越具有群效应。在过去,单一的专利比较多,而现在群效应的特征开始明显,也就是说产品级的专利往往具有集群效应,所以有时候需要把各类专利技术打包,这给专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五、我国高等学校的专利及转化离不开历史过程和历史阶段,专利申请在发展阶段需要有数量积累的过程,现阶段应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水平,提升专利的有效转化率。

  二、破除“SCI至上”,规范科研评价体系

  蒋红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巡视员

  破“唯论文”并不意味着不要,破的是“唯”

  破“唯论文”特别是“唯影响因子”是绝对应该的,但“破”并不意味着不要,破的是“唯”。这件事不仅是中国有争议,早在2013年,国际学术界形成的《旧金山宣言》就提出用影响因子进行科学评价有问题, 155位科学家签署这份宣言,提出不要用影响因子来妨碍创新,《Science》撰写社论支持。

  2014年,荷兰莱顿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美国一位管理学专家提出要合理利用科学评价指标的七条原则,后来扩充为十条,作为《莱顿宣言》在2015年《Nature》上发表。主要观点包括:数量应该是支撑质量的评价,而不是替代;保护卓越的本地化研究;考虑发表和引用学科的差异;评价应该基于综合作品的质量,这样可以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等。

  金力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

  破除论文SCI至上的核心是去功利化

  高校科研发展早期,论文发表对于提高科研水平有积极作用,应该予以肯定;但如今高校科研如果还过于强调SCI论文,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

  目前“SCI至上”的问题关键在于论文数量与资源配置和利益挂钩,破除论文“SCI至上”的核心是去功利化。此外,破除“SCI至上”关键不是“破”,而是如何“立”,而“立”的核心是建立合理的能够体现贡献价值的评价指标。分类评价和同行评价体现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可以作为破除“SCI至上”之后“立”的评价体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