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西南交大一本科生学术论文涉抄袭 曾因学术作假被同学举报
2017-12-13 澎湃新闻

  近日,澎湃新闻又接获举报,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三名学生联合署名发表在行业期刊上的一篇论文,涉嫌抄袭同校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2011级一名硕士毕业生的硕士学位论文。

  随后,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上获取了上述两篇论文。一篇是以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2013级本科生李鑫雨为第一作者的、题目为《成都市建筑垃圾减排及资源化利用的阻碍性因素研究》的论文(以下简称“李鑫雨论文”),另一篇是西南交通大学2011级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陈天杰的硕士学位论文《成都市建筑垃圾减排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从时间上来看,陈天杰论文完成时间是2014年5月,李鑫雨论文发表在建材行业期刊《建材发展导向》2015年第18期上,由于《建材发展导向》是半月刊,其发表时间是2015年9月下半月,另外根据李鑫雨论文提到的一篇参考文献《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相关问题分析》是于2014年7月发表的,可推测李鑫雨论文的完成时间要晚于2014年7月,也即晚于陈天杰论文的完成时间。

  澎湃新闻对比发现,李鑫雨论文与陈天杰论文第3章“成都市建筑垃圾管理现状”的第3小节“成都市建筑垃圾减排及资源化利用的阻碍性因素”,从题目到内容近乎只字不差。

  12月11日下午,澎湃新闻致电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学生处。该处一名负责人仅表示李鑫雨还未毕业,对其学术论文抄袭一事并未做明确表态。

  截至记者发稿时,西南交通大学校办的电话仍无人接听。

  论文正文几乎一字不差照搬

  陈天杰论文正文共分为六章,其中第3章是围绕成都市建筑垃圾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第3章又分为3个节,分别是“成都市概况描述”、“成都市建筑垃圾相关法规发展历程”、“成都市建筑垃圾减排及资源化利用的阻碍性因素”。

  澎湃新闻比对发现,李鑫雨论文照搬了陈天杰论文第3章第3小节的题目和内容。

  从标题上看,陈天杰论文的“成都市建筑垃圾减排及资源化利用的阻碍性因素”小节设置了3个小标题,分别是“政府上的阻碍”、“技术上的阻碍”和“市场上的阻碍”。

  李鑫雨论文也整体分为3个小标题,同样是“政府上的阻碍”、“技术上的阻碍”和“市场上的阻碍”。

陈天杰论文“技术上的阻碍”一节中关于建筑施工上的阻碍的分析

  再从具体内容上看,陈天杰论文在“政府上的阻碍”小节的第一段中写道:“首先在我国的大环境下,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建筑垃圾减排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中虽明确要求了生产者要进行清洁生产,但这些仅是一种原则上的要求,并没有一些实质性的规定与处罚要求。而《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则主要着重于运输控制和去向控制。其次成都市市政府颁布的《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中只明确了排放许可、运输许可与消纳管理,虽然其提及了减排和综合利用,但只是号召。其并未明确提出企业关于单位建筑面积允许排放多少建筑垃圾;也并未体现建立建筑垃圾管理的定量指标,如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指标,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指标等,这些法律法规的空白给具体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再者,成都市制定的几部相关法规基本都是从市场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的角度去考虑的,并未真正的重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潜力,这样的出发点就导致法规内容与‘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宗旨背道而驰。”

李鑫雨论文“政府上的阻碍”一节

  李鑫雨论文这一段的内容表述为:“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建筑垃圾减排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中虽明确要求了生产者要进行清洁生产,但这些仅是一种原则上的要求,并没有一些实质性的规定与处罚要求。而《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则主要着重于运输控制和去向控制。其次成都市市政府颁布的《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中只明确了排放许可、运输许可与消纳管理,虽然其提及了减排和综合利用,但只是号召。其并未明确提出企业关于单位建筑面积允许排放多少建筑垃圾;也并未体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率方面的相关内容与硬性规定。总的来说,就是未建立建筑垃圾管理的定量指标,如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指标,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指标等,这些法律法规的空白给具体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再者,成都市制定的几部相关法规基本都是从市场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的角度去考虑的,并未真正的重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潜力,这样的出发点就导致法规内容与‘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宗旨背道而驰。”

  对比以上两段内容发现,李鑫雨论文除了去了状语“首先在我国的大环境下”和“总的来说”,以及增加一句“也并未体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率方面的相关内容与硬性规定”,其他内容与陈天杰论文只字不差。

陈天杰论文“政府上的阻碍”一节

  再比如,在“技术上的阻碍”一节中,陈天杰论文在其中一段关于建筑施工上的阻碍的分析中写道:“在我国建筑施工主要还采用纯手工操作与制作,施工工艺和技术相对落后,再结合施工队伍的管理水平有限,从而使得建筑材料的损耗率上升,以至于造成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虽然近年来国内不断有新型建材被开发出来,但是使用规模和开发数量都还相对有限。所以要在施工环节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就得大力开发和推广新型建材和新型施工工艺、技术。”

李鑫雨论文“技术上的阻碍”一节

  李鑫雨论文在同样小节中的表述为:“在我国建筑施工主要还采用纯手工操作与制作,施工工艺和技术相对落后,再结合施工队伍的管理水平有限,从而使得建筑材料的损耗率上升,以至于造成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虽然近年来国内不断开发新型建材,但是使用规模和开发数量都还相对有限。所以要在施工环节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量,就得大力开发和推广新型建材和新型施工工艺、技术。”

  对比发现,李鑫雨论文只将“不断有新型建材被开发出来”改写成“不断开发新型建材”,其他内容完全一致。

陈天杰论文在“市场上的阻碍”一节的最后一段

  还比如,陈天杰论文在“市场上的阻碍”一节的最后一段表述为:“建筑垃圾减量化排放和资源化利用是最近几年国内一个比较新颖的领域,现在关于建筑垃圾的相关数据还比较缺乏,政府部门专门的数据收集和统计也很少,而且相关的计算法则也是众说纷纭。关于成都市,也仅有统计局说现在成都市中心主城区建筑垃圾产量为每年2000万立方米(包括工程开挖渣土)左右。一是为了让成都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建筑垃圾的产量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为他们制定建筑垃圾减排及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政策提供原始依据;二是为相关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商提供数据依据。就必去对成都市建筑垃圾的产量作出精确的计算。”

李鑫雨论文“市场上的阻碍”一节最后一个小标题

  李鑫雨论文的最后一个小标题的内容则为:“建筑垃圾减量化排放和资源化利用是最近几年国内一个比较新颖的领域,现在关于建筑垃圾的相关数据还比较缺乏,政府部门专门的数据收集和统计也很少,而且相关的计算法则也是众说纷纭。关于成都市,也仅有统计局说现在成都市中心主城区建筑垃圾产量为每年2000万立方米(包括工程开挖渣土)左右。一是为了让成都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建筑垃圾的产量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为他们制定建筑垃圾减排及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政策提供原始依据;二是为相关建筑垃圾资源化投资商提供数据依据。就必去对成都市建筑垃圾的产量作出精确的计算。”

  对比发现,两段文字一字不差。

  涉嫌抄袭者曾被举报学术不端

  虽然全文有着如此高的相似度,但是李鑫雨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并未提及陈天杰论文。

  事实上,李鑫雨因学术不端被举报不是第一次了。澎湃新闻了解到,李鑫雨是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2013级的一名本科生,在该校较有名气。去年,他曾被提名为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最高荣誉“竢实扬华奖章”的候选人之一。不过,最终因为全班同学联名举报其学风不正、学术作假、多次抄袭,李鑫雨最终被取消了“竢实扬华奖章”的评选资格。

  成都本地媒体《华西都市报》去年11月曾对李鑫雨因被举报落选“竢实扬华奖章”一事进行过报道。

  澎湃新闻从西南交通大学官网“校史文化”一栏了解到“竢实扬华”的由来。1916年,当时的北洋政府教育部在北京举办全国高等学校作业成绩展览评比。西南交通大学以94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第一名。同年12月,教育部为西南交通大学颁发了奖状,除此之外,还由教育总长范源濂特奖该校“竢实扬华”匾额一方,寓意培养出人才,同时使人才更加务实、诚实,从而扬我中华,振兴中华,复兴中华。

  西南交通大学于2004年设立“竢实扬华奖章”奖项,2005年首次开展“竢实扬华奖章”评选。

  另外,澎湃新闻由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官网了解到,该网站于2014年7月25日发布的《西南交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的该条例第三章第十九条规定:在毕业(设计)论文、各级各类科技竞赛等学术领域中弄虚作假的,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给予留校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针对李鑫雨学术论文涉嫌抄袭一事,12月11日下午,澎湃新闻电话联系了相关部门。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学生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李鑫雨所学专业为五年制,目前还未毕业,仍是该校的学生。但对其署名第一作者在《建材发展导向》发表的学术论文涉嫌抄袭一事,这名工作人员没有做更多说明。

  《建材发展导向》期刊编辑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则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编辑部对于投稿文章的要求是在发表前经过查重,不能抄袭。但这名工作人员又称,自己并不了解刊发李鑫雨论文时的具体情况,暂时无法给出明确的回应。针对“如果在获知已刊发稿件涉嫌抄袭会如何处理”这一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编辑部还没有处理过类似事件,对此不太了解。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