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我国首个“汽车风洞”在同济大学落成启用[图]
2009-09-23 科技日报

9月19日,工程技术人员在风洞内巡视大风机。 新华社记者陈飞摄

  9月1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亲自驾驶着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新能源汽车跨越主席台一侧的“时空隧道”,拓开象征着“汽车风洞”的大门,全场顿时彩带飘飞、掌声雷动。历经5年建设的我国第一个“汽车风洞”——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落成启用。

  “9年前我从德国回国时有两个梦想,一个是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一个是自主建造国内首个汽车风洞。”万钢难掩兴奋地说,“今天这两个梦想都实现了。”

  从2004年立项到2009年完工,投资4.9亿元,“中国风洞”之梦历时5年终于得以实现。作为公共性汽车和轨道车辆的关键技术平台,将为我国汽车和轨道车辆工业,特别是为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提供重要的基础性服务,也将为中国汽车业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角色转换奠定坚实的一步。

  中国需要自己的风洞

  由同济大学承建的这一总投资4.9亿元人民币的风洞中心项目,是上海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包括国内首座汽车气动声学整车风洞、国内首座热环境整车风洞和一个集汽车造型、加工、设备维护、科研和管理于一体的多功能中心。它与上海嘉定国际汽车城先期建设完成的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上海汽车质量检测中心、汽车试验场共同组成国际一流、配套齐全的地面交通工具测试研究基地。

  设计研发汽车,风洞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实验设备。简单来说,“风洞”中,巨大的人造风模拟各种行车环境中遇到的空气阻力、噪声、热力学状态以及天气环境如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用以测试样车的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以设计出更加节能、美观的汽车。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国外汽车品牌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需求迫在眉睫。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教授介绍,目前国内开发车型要么是委托国外研发公司,要么是“抄”来国外已有车型加以改动,自主创新的车型十分缺乏。而追根溯源,汽车风洞是汽车研发的第一道程序,没有自己的风洞成为自主研发的最大硬伤。

  对汽车公司而言,这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一种风:“滴答”吹一秒,就要1欧元。一辆高档轿车从概念车到完成整车设计,需要“吹”上几百个小时。由于国内没有自己的风洞实验室,我国企业不得不每年花费数以千万计的外汇,到国外做“风洞”实验,而从概念车到完成整车设计,需要进行实验几百个小时,大大提高了研发成本和拉长了研发周期。

  “大力发展汽车产业,一定要坚持自主创新,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洞。”五年前,当时的同济大学校长万钢就提出了这样的设想。他与他的团队进行了具体而细致的谋划与努力。2004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为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的项目之一,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正式立项,由同济大学承建,在上海国际汽车城内嘉定校区奠基。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也给予鼎力支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