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浙江大学揭秘“鬼稻”身世
2017-06-07 中国科学报

  “鬼稻”又叫杂草稻,可直接导致稻田减产、品质下降,因此被定性为田间的恶性杂草。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樊龙江团队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重测序及其群体遗传学分析,揭示了其中最基本的问题,即鬼稻从何而来、它们“鬼”在何处。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据了解,研究人员从江苏、广东、辽宁和宁夏四地收集了155份杂草稻材料和76份当地历年栽培稻品种。他们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和群体分析,得出一项重要结论:我国杂草稻均起源于栽培稻,其中江苏、广州杂草稻起源于籼稻,而辽宁、宁夏杂草稻起源于粳稻,且四个群体的起源方式为独立去驯化起源。

  也就是说,杂草稻的“前辈”正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的栽培稻。樊龙江表示,它们有可能是不同种类的水稻品种串粉后形成的“去驯化”品种。

  “杂草稻去驯化过程并非简单地将栽培型恢复为野生型,而是利用新的变异和分子机制适应环境。”樊龙江说,在这个过程中,杂草稻通过平衡选择进化机制适应复杂的自然稻田环境。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