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第四军医大学联合揭示脂肪肝病因新机制
2014-09-24 生物通

  来自第四军医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心磷脂酰基转移酶ALCAT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这项研究已被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最新影响因子11.19)接受并在线发布。

  第四军医大学的姬秋和(Qiuhe Ji)教授以及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Yuguang Shi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姬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糖尿病和甲状腺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有研究表明,越有90%的健康体检人群肝酶学指标异常的常见原因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而越有20%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病人会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重要的代谢性疾病,有数据表明大概有18%的正常体型和27%的肥胖人群会患有这一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目前存在多种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理的学说,有研究提出自噬缺陷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有关,但对于其机制尚不是很清楚。

  心磷脂是构成线粒体内膜的主要磷脂之一,约75~90%的心磷脂分布在线粒体内膜脂双层的基质面,是线粒体内膜的特征性磷脂。心磷脂使线粒体内膜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利于呼吸链各复合物在膜脂双层中的侧向扩散。从酵母到哺乳动物中,心磷脂是生物能学和线粒体自噬的必要条件。

  ALCAT1是一种心磷脂酰基转移,在几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中催化了病理性的心磷脂重塑。在这里研究人员探讨了ALCAT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他们证实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可造成肝细胞中的自噬阻滞,导致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相比之下,在小鼠中靶向性删除ALCAT1则可阻止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ALCAT1缺陷还恢复了线粒体自噬、线粒体结构、mtDNA保真度以及氧化磷酸化。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中肝脏ALCAT1表达显著上调,支持了该酶在这一疾病的线粒体病因学中具有因果作用。与之相一致,研究人员证实在迫使原代肝细胞表达ALCAT1可导致多种缺陷,包括肝脂肪变性、自噬缺陷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了,ALCAT1介导的病理性心磷脂重塑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