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石元春:生物质能源不能再坐“冷板凳”
2011-03-14 新华网 周文林

  在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下,发展新能源已成社会各界共识。业内专家表示,生物质能源是具有优秀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但目前在研发和投入方面均存在不足。在全球加强新能源布局的大背景下,中国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和经济支持力度,让生物质能源不再坐“冷板凳”。

  在近日在京召开的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展示会上,两院院士石元春教授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对新能源的关注度更多地集中在了风能、太阳能领域,相比之下对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关注较少。“生物质能源坐了冷板凳。”石元春院士说。

  记者从展示会上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在甜高粱燃料乙醇制取,木薯燃料乙醇制取,生物质直燃发电,牧场废弃物沼气发电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体系日趋成熟。我国新近更是提出,要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

  但另一方面,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仍未能形成声势。据悉,在国务院2008年通过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为生物质能源规划的比重是最大的。然而具体到生物质能源中的燃料乙醇的应用,原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但实际完成情况并不理想。

  石元春院士表示,目前我国燃料乙醇产业从使用粮食原料向使用“非粮”原料的方向转变。目前,使用甜高粱和木薯等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业内也称之为1.5代)已成熟,在我国已形成了每年20万吨的产量。

  有业内专家表示,虽然目前国内的燃料乙醇产业还部分处于以粮食为原料的阶段,但国家通过的政策调控,已完全避免了燃料乙醇“与民争粮”的情况,而且正在积极鼓励发展将纤维素转化为燃料乙醇的最新技术。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开发生物质能源,不仅可以持续提供清洁能源和改善环境,还可以通过发展能源农业,转变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扩展农民增收渠道。相关资料显示,目前1.5代燃料乙醇技术的投产对于拉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例如,企业通过建设木薯种植示范基地、推广优质木薯品种、保价收购等方法,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促进了木薯产业集约高效发展,推动了当地木薯产业升级。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