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李春阳:从北欧树林到华西森林
2010-05-26 科学时报 郑千里;刘丹

  李春阳,1999年获得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木本植物生态、生理以及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工作。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建校350周年青年研究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我们那个年代出生的人,都是靠自己努力去和命运抗争。”讲着诸暨口音的普通话和“更糟糕”的英语,他从芬兰回到中国西部,打开了中芬科研合作的一扇门户——

  2009年2月11日,由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办公室组织专家组主持,在京召开了“森林与岷江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系统重建”项目验收会。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春阳,是主持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专家组充分肯定:该项目通过中国与芬兰的合作与交流,有效引入了芬兰退化生态系统治理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加速了我国在该领域内的研究进程,解决了特定环境下的生态恢复难题。

  2010年1月,李春阳入选2009年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李春阳走出北欧芬兰的树林,一头“钻”到了华西、岷江上游流域的森林里,他打开了中芬科研合作的一扇门户。

  “不能坐在那里等”

  采访李春阳的确是个费劲的活儿。他那浓重的浙江诸暨口音,使得记者不得不常常打断对话,请他重复一遍。李春阳笑着说:“我对语言有种天生的恐惧感,普通话说不好,英语就更糟糕了。”1994年12月,李春阳从中国林业科学院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留学。第一次与导师Olavi Luukkanen见面,“我原本就很紧张,他听不懂我的英语,我心里更没底了。为了缓解我的情绪,导师特地给我冲了一杯咖啡。”李春阳说,“我永远都记得那杯咖啡的味道——那一杯咖啡让我学会了和学生的平等交流。”

  “芬兰成了我的乐土,这里的森林占据国土面积的2/3,其林学和林业都十分先进。”李春阳天天钻进芬兰神秘的树林中,与麋鹿和桦树为伴。

  在赫尔辛基大学的第一年,李春阳对桉树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给自己选定的课题就是作桉树抗干旱能力的研究。这个很有意义和价值的课题,却偏离了李春阳所在课题组的主攻方向。当时Luukkanen手中的研究经费并不足以支撑李春阳这个看起来有些“离奇”的想法。

  从赫尔辛基求学的第二年开始,李春阳一边做实验,一边到中餐馆打临工。这期间,Luukkanen也给李春阳介绍了个很不错的工作:芬兰农林部与中国黑龙江的一个示范林场,建设合作项目需要翻译资料。为此,李春阳赚到了留学生涯中最大的一笔钱——3万芬兰马克,相当于5000欧元。他作桉树研究的经费和整整一年的生活费总算有了着落。

  “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时不得不先去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情。不能坐在那里等着;等,你可能一辈子都等不到。”李春阳常常这样告诫他的学生。

  “只能在中科院工作的科学家”

  谈到回国的缘由,李春阳用他的诸暨普通话,一字一顿地讲了这么句话:“我的性格已经注定自己的命运,是一个只能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科学家。”

  李春阳坦言,要回国,他有两项必须坚守的原则:第一,不能在大学里教书——由于他那难懂的诸暨普通话,学生说不定会把他从讲台上轰下来;第二,不能做官——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属于“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而且经常口无遮拦”的科学家性格。

  “因此,我只能做科学家,并且只能做中科院的科学家。这里有很好的科学与民主气氛,这里成为我回国的唯一落点。”李春阳说。

  李春阳选择中科院是“命中注定”,而选择了成都生物所,则是中国西南优越的自然生境使然。

  成都地处我国西南腹地,这里植物物种丰富,气候变化复杂,低海拔地区是干旱河谷,高海拔则呈现寒冷高峰,这和李春阳的专业相吻合。李春阳笑言:“此外,西部人才还是比较匮乏,在中国这样的藏龙卧虎之地,我岂不是更容易凸显出来嘛!”

  在中科院的若干研究所中作选择时,李春阳考虑了3个地方:西安水保所、沈阳生态所和成都生物所。

  2001年7月的一天,芬兰时间傍晚5点——李春阳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刻,他给这3个研究所同时发去电子邮件,“没想到我6点就收到了回邮,也就是北京时间的晚上12点”。

  这第一个给他回复邮件的人,是成都生物所人教处处长位东。回国七八年了,李春阳还常常感念中科院的两位至交,位东和时任中科院生物局局长的康乐,“正是他们的热情友好和周到服务,让我铁了心回国”。

  “我在国内所获的成功,大半功劳要记在中科院头上!”李春阳说这话一点都不含糊:留学芬兰已近8年没有回国的他,开始并不容易适应国内的科研环境。从写申请项目报告,到实验室建设团队招募,再到住房装修等生活琐事,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的几个职能处,几乎是事无巨细、事事关心。

  “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科研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展开。”李春阳说。2005年,他不仅“百人计划”项目终期评估为优秀,还成为中科院在森林生态与树木生理领域的首位“杰青”。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