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学术广场

文凭买卖合法化如何?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杨支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教授)  2007-01-10

  
  取这个题目,并不是为了讽刺中国高校卖文凭的丑闻。我可是认真的,尽管我的观点可能是胡说。而我写作此文的灵感,则来源于关于卖淫合法化的讨论。既然禁止不了,何如通过合法化将暗箱操作的交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阳光来消毒?

  据瞭望东方周刊《数所高校涉嫌贩卖文凭丑闻》一文报道,“10月20日,深圳市公安局将涉嫌贩卖文
  凭的犯罪嫌疑人王玺抓获,警方在王玺的办公室里发现一叠成人高考毕业证书和深圳人才大市场的验证证明。警方初步怀疑,王玺等人和内地的一些高校联合,涉嫌买卖国家文凭证书。”同一篇报道称,某些买卖的文凭可以在教育部的文凭查询网站上查到,甚至有“专科、本科文凭(28天)”的广告刊登在深圳某公开发行的报纸的服务信息栏中。

  查证文凭的真实性不向颁发文凭的学校咨询有无该文凭的学历档案,而依靠“深圳人才大市场的验证证明”,这本身就证明高校已经不可信任,它们可能滥发“真的假文凭”。而买卖的文凭可以从在教育部的文凭查询网站上查到,甚至买卖文凭可以登广告,则说明对“真的假文凭”的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也已部分失灵。根据讽刺经典《厚黑学》成经商和从政宝典的中国经验,可以预料文凭买卖必将愈演愈烈。

  说到文凭买卖,人们通常的反应是痛斥教育腐败。其实中国教育的问题何止腐败,在中国腐败的又何止是教育!如今教育、医疗和房价已成压在中国消费者身上的三座大山,而痛斥学校、医院和房地产开发商又没有风险,没有比痛斥学校、医院和开发商更容易的事情了。

  至于将文凭买卖归咎于教育产业化或市场化,那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头脑发昏。教育产业化或市场化的目的在于引进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而不是推卸政府对教育的财政责任,更不是以次充好、以假代真。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假货越少。文凭买卖直接源于国家对文凭的垄断,否则又何来“真的假文凭”?“真的假文凭”的颁发者是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教育计划批准设立的高校,它的使用者则主要是公务员、中小学教师和国有垄断企业的员工(含领导)。伪造、变造的假文凭的使用者也同样主要上述人群。2005年7月,广州市劳教一所71名干警集体花钱购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人高等教育法律专业专科毕业证书。最近,湖北随州市曾都区教育局又发现该区有132名教师用伪造、变造的假毕业证评职称。

  交了学费却不享受教育服务,只要一纸文凭,这不是普通的买假货,而是买椟还珠。一般而言,买椟还珠者如果不是白痴,那就一定是骗子。不过骗子通常更愿意采用成本更低的假文凭,只有其中胆小而又比较富有的才会用买椟还珠的方式购买“真的假文凭”。无论是使用伪造、变造的假文凭还是使用“真的假文凭”,行骗要高概率地获得成功都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真文凭”的贬值。市场上泛滥的假文凭和“真的假文凭”多为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和党校的文科类文凭,却很少见到名牌大学理工农医类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文凭,原因正在于此。假文凭和“真的假文凭”的泛滥与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式扩招同步发生,决非偶然。扩招所导致的真学历大量注水,某种程度上使得学历真假之辩失去了意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1994-2015 CERNIC,CERNET 京ICP备05078770 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