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2009年我国科普经费87.12亿元
2011-03-02 人民日报 蒋建科 张玉洁

 

日前,北京中国科技馆内,几名小朋友正饶有兴致地操作静电滚球装置。罗伟摄

  科技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额87.12亿元,人均科普专项经费2.10元,比2008年的1.84元增加0.26元。在政府拨款的科普经费中,科普专项经费28.07亿元。而在2003年,全国有1/3地区的人均三级财政科普经费还不足0.2元。

  数据说明,6年来,我国的科普事业确实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科普经费够用吗?融资渠道有哪些?钱花在哪儿?让我们来算算中国科普经费的这笔账。

  缺乏社会筹集融资渠道 经费大多来自政府拨款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郑念介绍,我国的科普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筹措,大部分经费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科普所每年的科普经费主要用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科普活动等,大致包括三类:一类用于科普日及科技周组织开展的大量宣传活动,另一类用于科普场馆开展的科普展览或科技展,再有就是用于科普资源的制作,比如科普挂图、科普书籍和光盘的制作以及资助一些协会开展科普活动,组织科技进社区、科技下乡等等。

  相关科普人员表示,尽管国家的科普经费逐年增加,但目前仅能维持已有项目的运作以及日常工作开支。如果要发展创新性项目,这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另外,我国的科普经费大部分来自政府拨款,社会捐赠部分不到全部经费的10%。筹集社会资金的渠道不畅,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机制建设不完善,制约着我国现阶段科普事业的发展。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企业赞助是科普事业重要而稳定的资金来源之一。国外的科普事业主要由民间组织来做,其运营经费主要来自社会捐赠,社会捐赠占到科普经费的1/3甚至一半以上。国家可以通过制定、完善和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及保障体系,改善社会资本的投入机制,提高企业投入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赠、资助等形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我国的科普事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投入的科普资金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往往是投入的十倍甚至百倍。郑念表示,只要增加科普投入,就会带来更大的产出,科普事业到了必须要加速发展的节点上,继续投入是紧迫的、值当的。另外,科普是一个长期的事业,科普的效果不能简单地用经济学上的投入产出来衡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