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西北大学防治新冠肺炎紧急科研专项引导基金立项28项
2020-02-24 西北大学

    新冠肺炎的疫情爆发后,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省有关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保障人员安全的同时,发挥学校综合性大学特点和学科优势,第一时间组织有关学科团队和专家学者围绕新冠肺炎相关问题开展科研攻关。1月下旬,我校作为全省第一家高校启动了“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紧急科研专项引导基金”。基金重点资助校内自然科学科研人员和附属医院在职人员,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后续工作需求集中开展科学研究,为战胜疫情提供科技武器。目前,基金正式立项28项,其中转化类重点项目资助项目9项,基础研究类重点项目6项。

  本次资助的项目中,包含了野生动物携带病源微生物本底调查及其传病机制的危险性研究、抗病毒药效物质的计算机虚拟筛选、新冠病毒肺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新冠肺炎影像诊断等基础研究,也有新冠肺炎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开发、中药复方消毒防护用系列产品开发、封闭式高频超声雾化药浴器开发、增强免疫力和体力支撑产品开发,再到一线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防护措施的改进及心理干预、人力资源管理等疾病控制管理研究,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及医疗救治全国上报数据监测与趋势分析等。涵盖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后续持续性工作需求,多方位全链条地开展检测、预防、临床及辅助治疗、预后跟踪等相关工作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紧急科研攻关内容。

  在项目团队的组建上,我校教师、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的科研人员、两所附属医院的科研人员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课题组和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形成了多种资源和力量协同创新的科学研究大团队。 

  在前期的积累和应急响应下,西北大学科技工作者已在新冠肺炎防控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生命与科学学院崔亚丽教授团队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开发,已通过陕西省药监局的现场核查并推荐至国家药监局,申请进入应急审批通道,同时也在陕西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院申请了注册检验。生命科学学院李铮教授团队重点对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感染关键糖靶点展开研究,该项研究成果有望分析得出各类人群唾液中半乳糖结构的变化,确定易感人群的分子标志物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在阻断剂,以期达到更好防控效果。生命与科学学院戴鹏高教授团队依托西北大学国家微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陕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及时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发,目前已成功建立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技术(双重荧光PCR法),正在积极开展国家药监局注册申报工作。化工学院范代娣教授团队致力于稀有人参皂苷类增强免疫力和体力支撑产品研究,相关产品预期可降低高风险人群感染概率,辅助治疗效可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该团队此前成果转化的巨子公司已捐赠500多万“可愈”产品用于一线医务人员湿疹和过敏的治疗。生命与科学学院邢连喜教授团队致力于中药复方消毒防护用系列产品开发,联合三八妇乐集团已开发三款产品,其中“黄芩金银花消毒液”已获生产许可大量生产,对缓解消毒液紧张起到了积极作用。医学院徐勇勇教授团队对疫情数据进行持续监测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在开源数据库码云建立了20余张开放数据图表,为科学预测疫情发展趋势提供数据支持。附属第一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控感科科长、医学院副教授雷小航团队制定的重症病房的流程和操作规范以及一线医疗队员心理状态评估和针对性干预,已在武汉市第九医院临床使用。基础研究方面,生命科学学院沈立新、邢连喜教授团队、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刘建书教授团队联合中科院西安分院李保国教授、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布病防控所和空军军医大学,对有关野生动物进行重大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研究,分析其重大传染病病原微生物及其近缘种,评估其致病危险性,该研究结果对于与人类密集接触的野生动物病原微生微可能引起的潜在重大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将继续及时对接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以及其他省市的紧急项目需求,积极组织科研攻关。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