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师昌绪:高温合金之父 熔古铸今济家国
2011-01-16 科技日报 刘莉

 

  师昌绪,金属学家,材料科学家。河北徐水人。1945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2年获美国欧丹特大学冶金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合金钢、高温合金及材料强度的研究工作。领导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铸造多孔气冷涡轮叶片,为中国航空工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因为他,高温合金这一涉及航空航天军事领域的核心材料在我国从无到有,并摆脱国外掣肘;也是他,开创了我国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倡导材料科学基础研究与工业应用相结合……

  2011年1月7日,农历腊月初四。北京,气温零下7摄氏度到1摄氏度。

  上午8点30分,一辆黑色轿车准时驶入位于北京海淀区双清路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门,一位老人缓慢下车,走向6楼办公室。多年以来,除了出差,他每天都会在这个时候准时出现。

  1月1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当这位老人缓步走上主席台,从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鲜红的获奖证书时,全场掌声如雷鸣般响起,但他依然笑得那么平静而坦然。

  “中国高温合金之父”,这是国外同行送给他的称号,因为他,这一涉及航空航天军事领域的核心材料在我国从无到有,并摆脱国外掣肘;也是他,开创了我国金属腐蚀与防护领域,倡导材料科学基础研究与工业应用相结合。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祖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他常常这样说。

  他,就是我国著名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

  “美国人能拿出来,我们就能拿出来”

  郑重承诺的背后,是改变我国空军实力和国际

  形象的巨大压力和没日没夜争分夺秒的实验突破

  时至今日,师昌绪仍然无法忘记47年前发生的那一幕。

  196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辽宁沈阳,中科院金属所。师昌绪一家人刚刚吃过晚饭,正在轻松地聊着天。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空心叶片,你能不能做?我已经拿脑袋担保了。”门一打开,航空部六院的副总工程师荣科就急匆匆地冲进来说。

  师昌绪有点发蒙,但他很快反应过来,老朋友荣科说的一定是飞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涡轮叶片。

  47年后,讲起这段故事,他的表情很平静,讲述也很缓慢,但记者依然能够从中感受到当年的那种惊心动魄。

  当时,我国军用飞机制造用的是前苏联1959年提供的米格21图纸,由于技术和材料的差异,我们的飞机有如“照猫画虎”,速度和承载能力远比不上前苏联的样机,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空军实力和国际形象。

  改变,迫在眉睫!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