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CEPC国际顾问委员会召开首次会议
2015-09-23 中国科学报

  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国际顾问委员会日前召开首次会议,委员会成员针对CEPC项目的科学目标与实现途径、国际合作、经费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欧洲核子中心前总所长鲁恰诺·玛雅尼、中科院院士陈和生等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多位著名科学家和大型国家实验室的管理者出席了会议。

  讨论会上,原国际直线对撞机全球设计总负责人巴里·巴里希等人介绍了国际上已有的大型科学设施的合作模式,并提出了他们的建议,强调地方和国际机构的参与,是推动研究、设计与建设的有效途径。

  “从国际直线对撞机(ILC)和紧凑型直线对撞机(CLIC)的成功经验来看,为了让CEPC和ILC、未来环形对撞机(FCC)等项目进行更好地合作,可以组织围绕共性技术的工作组。”巴里希说。

  对于委员会成员根据各种国际项目经验提出的建议和合作方案,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表示,将仔细研究并尽快推动实质性的国际合作。

  今年年初,CEPC完成了初步概念设计,主要针对理论和物理的科学目标、加速器设计与技术、实验物理及探测器设计以及土建与通用技术四方面进行。

  “明年年底要完成的整体概念设计中,我们将提出组织架构、经费管理方式等国际合作框架设计方案。”王贻芳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王贻芳表示,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我们要避免国际上已有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在出资比例、人员队伍规模、项目管理等方面,需要考虑国内外的实际情况”。

  “我们要设计一个全新的国际合作模式,无论是从规模、合作方式还是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过去的国际合作模式都不完全符合CEPC项目。”王贻芳表示,作为CEPC项目的主导国,中国将承担超过50%的项目经费。

  据了解,CEPC项目是2012年由中国科学家提出的关于未来高能对撞机的设想方案,有望超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成为探索未来粒子物理乃至基础物理中最核心问题的利器。仅今年年初完成的初步设计方案就有9个国家57个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参与其中。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