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航空发动机将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2012-06-26 中国科学报 张巧玲

  由两院院士师昌绪牵头、组织两院院士提出的“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工程咨询研究报告”终于尘埃落定。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航空发动机将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正在组织专家论证。

  “下一步最关键的是要进一步夯实技术基础,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大响认为,中央已明确指示同意列一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下决心把航空发动机搞上去,这对加快我国军民用航空发动机发展,解决长期制约航空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抓住机遇,举全国之力,坚决打好航空发动机‘翻身仗’”。

  尽快走出仿制“陷阱”

  “国外的设计师是设计什么样的飞机,就有什么样的发动机;而我们是有什么样的发动机,就设计什么样的飞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黄俊做过飞机设计师,对此体会颇深。

  黄俊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飞机设计受发动机的制约很大,现在发动机被公认为是制约航空装备发展的“瓶颈”。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创新研究工作没有很好地持续开展下去。

  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去我们主要是眼睛向外,航空发动机以引进为主,在引进的基础上发展、改进或仿制。”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不发达,工业基础薄弱,通过引进生产和测绘仿制国外航空发动机来满足部队装备的急需,符合当时的国情。”刘大响认为。

  20世纪40年代,美、苏两国对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研制,也是从购买英国专利进行仿制开始的。但它们只仿制了一轮,就很快转向自主研制的发展道路。

  我国的问题在于,专利引进或测绘仿制的发动机型号过多,延续时间过长;在仿制过程中,又没有安排足够的经费和精力认真抓好消化吸收,虽然搞了一轮又一轮的引进和仿制,但许多关键技术并没有吃透,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对促进自主研发的作用较为有限。而且许多引进项目往往挤掉或者削弱了国内的自主研制工作,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长期的测绘仿制思维,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和束缚了自主发展。

  “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是花大钱也买不来的,尤其是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发动机的复杂性和集成度在大幅提升,今后再想通过仿制来完全掌握先进发动机技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想借此途径走向自主研制更是十分困难。”刘大响强调。

  “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是根治飞机‘心脏病’的必然选择。”刘大响认为,只有狠下决心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精选几个有重大意义和带动作用的军民用发动机,走完自主研制的全过程,才能一通百通,才能真正完成从测绘仿制向自主研制的战略转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