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中国航天今年发射任务超20次
2011-03-01 人民日报

 

  嫦娥二号发射瞬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这是嫦娥二号发射瞬间的情景(拼版照片)。 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图表:嫦娥二号有望绘制全世界最清晰“全月图” 新华社发

  与美俄两国相比,我国仍然只是个航天大国,在通往航天强国的道路上能否走好走稳,必将经历重重风险的考验

  去年的12月18日凌晨,目睹又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后,发射场技术人员说,“这一年真忙!”

  这话一点儿不假。2010年这一年,中国航天发射开始进入高密集化阶段,全年总共15次发射,次次成功。今年,发射任务将超过20次,密度更高。而且,这种高密度发射将成为中国航天今后的常态。

  从世界航天发展经验来看,这种高密度发射意味着中国开始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意味着我国航天发展“黄金期”的到来。

  高密度发射常态化必然对航天发射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航天发射看似只是一个“动作”,实际上却反映了航天综合实力。运载火箭和卫星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发射场的发射保障能力,航天测控技术的成熟度,都由发射这一环节反映出来,任何一个环节都紧系着全局。

  密集发射的高要求将从大如卫星研制,小到各种细节中反映出来。以小小的发射工位底架为例,它有点像饭桌上放热汤锅的金属底座,火箭“坐”在上面,发射时火焰喷发,发射底架要承受上千摄氏度的温度,发射完还要重复利用。随着发射任务密集化,时间间隔缩小,发射底架恢复使用状态的周期也将大大缩短,甚至可能需要从之前的一个月压缩到半个月,这就需要发射场保障工作去着力解决。

  另一方面,航天是高成本事业,一颗卫星动辄上亿元。高密度发射也意味着必须有高投入的支撑。正是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为航天事业的一飞冲天提供了最坚固的“底座”。

  目前来看,中国航天在去年经受住了高密度高强度发射的考验,反映出我们的航天实力在航天产品研发制造、发射、测控等领域已有了相当成熟的技术,为更进一步的发展打下牢固基础。但与美俄两国相比,我国仍然只是个航天大国,在通往航天强国的道路上能否走好走稳,必将经历重重风险的考验。

  已有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的航天队伍值得信赖。抓住航天“黄金期”,就要继续发扬航天精神,坚持航天技术的刻苦攻关和自主研发;就要精打细算,用好国家的每一分钱,依靠全社会的支持,使我国的航天事业早日迈进“航天强国”。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