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莫把高校“双创”等同于低端创业
2016-05-31 中国青年报

  最近一位大学生跟我聊天时说了他这样一个困惑:“学校天天提‘双创’,是不是好好学习已经没意义了?”笔者不止一次听到类似的疑问。而且因为有学生打着“双创”名义翘课,让一些原本打算好好学习的同学,也变得有些“躁动”。

  不少知名高校依托科研项目,完成一批成果转化,促进了大学生“双创”成功。可是,很多高校的学生虽然“双创”的积极性很高,但成果却在“低位徘徊”。一些学生动辄开奶茶店、洗衣店、倒卖论文资料、卖小商品……甚至在手机朋友圈中,成为这种低端创业的“重灾区”。类似的现象反映出,这些举措虽促动了学生创业的行动,但是真正对创新的推动还不足。

  原因在于一些大学对“双创”有些茫然。有的学校把原本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改个名字变成创业课程;还有的创业课程请毫无创业经历的大学老师讲授,让创业教育变成一项任务。看似热闹的背后,鲜有大学为学生厘清“双创”与专业学习的关系。一些创业教育注重创业“术”,却忽视了学生应该有的“道”。更让人担心的是,忽视学生基本的专业能力培养谈创业,会让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更大的市场。

  有一个经典段子,美国人花大价钱发明出了失重环境中能使用的太空笔,却被嘲笑铅笔就可以解决问题。殊不知,铅笔的笔芯断了可能导致电器短路,因此在太空作业,宇航员不可能选择铅笔。

  这种“励志故事”受人喜爱,说明更多人不认同深度的创新可以满足人们内心对捷径的渴望。正如一些大学以给创业学生提供场地,就算完成项目孵化一样。

  创业没这么简单。这一轮国家提出高校学生“双创”,与社会创业的最大区别就是,学生和老师依托高校创新资源进行创业。

  这几年很火的网络订餐软件——饿了么,就是在上海交大逸夫楼ACM实验室开发出第一版手机App。不妨仔细观察一下高校创业成功的案例,如果想走得更远,基本的技术储备是基础,有核心技术的学霸团队,创业的生存力相对较高。因为创新是“双创”的根本。专业积累是“米”,创业的胆量和技能是“炊”。如果其成为“无米之炊”,校园内的创业只能昙花一现。

  作为高校,在“双创”中最需要做的,就是把高素质的创业青年筛选出来,给跃跃欲试的大学生提供试一把的机会和宽松的条件。当然,“双创”与大学生专业学习并不矛盾。对那些想学习的学生,就要给他们静下心、夯实专业能力的环境,同时培养这部分学生群体的创业素养,一方面进行创业的启蒙,另一方面优化其思维格局。等他们走向社会真正开始创业时,能提高成功率,为社会的未来创业提供“战略空间”。

  当然,学校心中需要有一本账,千万别把“双创”与培养学生的基本功能割裂开来。高校可以允许学生尝试各种类型的创业,保证公平,但要清楚,那些有核心技术的创业团队才是方向,才是学校要着力扶持的。对于学生而言,要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平台,大学生千万不要太陶醉于低端创业,而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毕竟创业多风险,前途路漫漫。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