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复旦大学积极探索与国际科技合作的产学研机制
2009-12-02 教育部

  近日,复旦大学被科技部授予“储能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首次成为该类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科技部设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为了更有效地整合国内外科研资源,实现国际合作方式从“一般性人员交流和项目合作”向“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的战略转变,提升我国国家科技合作水平。

  复旦大学围绕国家需求和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沿着“基地-人才-项目-产业化”的建设和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上海以及国内的科技优势,协同国内各方面力量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攻关,在解决储能与转换体系领域关键科学问题,形成国际合作与产业化平台紧密衔接的产学研基地。

  ——组建科研团队,集中校内研究力量。储能技术是复旦大学能源化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学校组建了由化学系赵东元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汇集多位从事能源的储存与转换技术研究的教授,研究方向包括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和新型储能系统及关键材料,其中部分储能系统和关键材料已经实现产业化。

  ——引进优秀人才,提升创新研究能力。为提升在新型储能材料与电化学系统领域的研发水平,学校先后引进了多名优秀中青年人才,并积极加强了与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以及南非等国家的国际顶尖科研机构企业的密切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优秀人才的引进与良好的国际交流,推动了学校在该领域的创新研究能力,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A3(中日韩)前瞻计划在内的多项科技国际合作项目;同时还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才:赵东元教授2007年当选中科院院士,夏永姚教授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3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加强校企合作,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学校对相关技术的引进吸收,促进了科研成果在国内的产业化进程。其中,超级电容器高性能有序介孔碳电极材料的相关技术已被上海奥威科技公司采纳,拟用于上海市电动公共汽车;电动汽车用新型动力电池的相关研究成果已与国内民族企业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进行合作;锂离子电池高性能电极材料得以产业化,半自动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已建成。在储能与转换体系及其关键材料领域,已与国内企业合作,成立了校企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4个。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