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吉林大学:打开了南极冰下新世界
2019-03-26 吉林大学

  2018年11月,吉林大学科考队的队员从长春出发开启了南极科考工作。在131天的科考过程中,他们用坚强的意志克服了寒冷、缺氧、疲劳,战胜了暴风雪、冰裂缝等危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成功钻取南极冰下基岩,打开了南极冰下新世界。今年3月12日,经过131天、3万海里航行,科考队6名师生载誉归来。他们的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历经131天 经受严酷考验

  此次南极科考钻探的地点,在中山站往南约12公里的南极冰盖上。2019年1月23日,由吉林大学张楠率领的团队正式开钻,5天后突破浅冰层、开始钻进深部冰层。2月10日钻探取得突破,钻到191米时进入冰岩夹层。

  张楠告诉记者,在南极进行科考,可以说随时随地都存在危险,像暴风雪、冰裂缝还有白化天,有时高原反应也会对人造成伤害。“在南极,存在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可怕自然奇观,这就是南极的独特天气,被称为白化天。白化天是南极冰盖上的阴天景象,由于阴天,天地一色,看不到地平线,使人失去方向感。”张楠说。

  南极到底有多冷?副领队范晓鹏说,“零下40多摄氏度的平均气温,比想象中的还要冷。”哪怕是白天,平均温度也要在零下30摄氏度到零下35摄氏度。“这一次去南极,恶劣天气比较多,风非常大。大风夹着冰雪打到脸上,犹如刀割一般,我们每一位队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冻伤。”

  对于第一次去南极的武威,他告诉记者,除了南极的环境,那里的小动物也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次到南极,第一次看到企鹅,企鹅真的太可爱了。”武威说,在南极的海边,企鹅不间断地到那里去捕食。“远远地看着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就是我们工作之余的兴趣。”

  从心驰向往到历练成长

  90后博士研究生李星辰是首次参加南极科考。身为一名南极科考队的“新兵”,小伙子在未出发前就对极地的美景心驰神往。“之前都是从去过南极的老师和师兄们那里听说南极是多么壮美,多么漂亮。有极光、有广袤的大海、有壮丽的冰山……但是自己现场经历过,发现更是另一翻景象,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李星辰还告诉记者,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提高工作效率,队员们实行“两班倒”,分成白班和夜班在极寒条件下坚守岗位。“每天晚上都会刮很大的风,为了保证取出冰芯的质量,我们的钻探舱内不能有任何的保暖措施,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甚至还有八、九级风的情况下,张楠老师一直操控着钻机,控制钻进过程,保证钻探顺利进行,12个小时不离开这个位置。钻探最后几天,他的脚已经肿的完全穿不进鞋了,但他还是凭着信念坚持到最后。”李星辰说。

  鲁思宇是个“95后”,是吉大南极科考队中最年轻的一位。他告诉记者,这次南极之行让他收获很多。“在南极最大的考验就是寒冷和缺氧,在众多老师和前辈的帮助下,我用自己的意志克服了这些困难。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成长和历练,下次再有这样的机会我还会报名参加。”他说。

  矛盾挣扎后的“双喜临门”

  “当获取近200米冰芯的时候,我们4个人抱在一起欢呼跳跃,那种激动的心情根本无法形容。”31岁的刘昀忱也是第一次去南极,出发时,他的爱人已怀孕4个多月,回想当时离家的场景,他不禁湿润了眼角。

  一边是怀有身孕的妻子,一边是南极科考的征程,无法形容的矛盾感充斥着刘昀忱的内心。“妻子怀孕四个月时,我刚好知道我要去南极,我走的这段时间,正好是她非常需要人照顾的时候,要走这么长时间,心里有担忧和难过。”刘昀忱告诉记者,他没有想到,当自己把这件事告诉妻子时,却得到了妻子义无反顾的支持。“你应该珍惜这次机会,因为这是你人生非常宝贵的一次经历。” 刘昀忱的妻子坚定地说。“当她和我说完这些的时候,我犹豫了许久,也想了很多,心里确实非常矛盾。”几番内心的挣扎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刘昀忱决定踏上这次南极之行。

  刘昀忱妻子的预产期就在今年3月,想到即将降临的小生命,这位新手爸爸的喜悦溢于言表。“我能赶上我孩子出生并且我们的考察任务圆满成功,获取了冰下基岩,有一种双喜临门的感觉!”

取出冰芯

  世界最南端度过难忘除夕

  由于钻探作业营地没有任何信号,只有赶上过年或特殊节日,科考队员们可以通过卫星电话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丰盛的年夜饭,2019年的除夕夜,科考队员们在世界最南端度过了难忘的春节。

  “第一次不在家过年,在这个时候还是很想家的……能回到出发基地发发信息,领领红包,感觉超级棒~祝大家新年快乐,来自地球最南端的祝福~——2019年2月4日,下午11点,南极洲。”李星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滑动着手机屏幕翻出了这条朋友圈。配图中有日照下广袤无垠的雪地,有迎风飘扬的国旗和校旗,有堆满实验器材的工作间和跳动着监测数据的显示器……中间的一张照片中,几个人正围坐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我们几个兄弟吃了顿火锅,给家里人打了电话,就是过年了。大家还要各自坚守岗位,一想到顺利完成任务就可以回家团聚,大家心里都挺期待的。”李星辰说。他告诉记者,从去年暑假后开学至今,他只匆匆见过自己的父母一面。“新的一年希望做好科研,博士顺利毕业,最重要的应该是多回家陪陪爸妈吧。”说起新年愿望,小伙子朴实的笑容里流动着温暖。

  对于第一次去南极的刘昀忱,这同样是一个难忘的除夕,“我感觉这个年过的比我人生当中的30年都要有意义,在南极过的年,而且是和我们这帮兄弟们一起的过的年,任何时候再想起,都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

  成功钻取南极冰下基岩

  “在钻取南极冰下基岩的过程中,大家几乎都是屏住呼吸紧紧盯着显示屏,生怕每个异常的参数出现。在成功钻取的那一刻,我们欢呼雀跃,每个人眼眶都是湿润的,更多的是一种感动。”想到团队圆满完成任务,李星辰至今还有点小兴奋。

  领队张楠已经是第五次带队参加南极科考。这一次,让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把学校自主研发的装备带去南极应用,并且取得研究成果。“这次我们通过极地深冰下无钻杆取芯钻探装备,钻穿近200米厚的南极冰盖,成功钻取南极冰下基岩,首次获取了连续的冰芯样品和冰下岩心样品。”

冰下基岩岩芯

  “南极的冰盖下被人们称之为另外一个世界,钻探装备就相当于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南极大陆鲜有人迹,非常纯净,通过历年的降雪、降水,保留了古老的历史气候信息。“采集冰芯后,通过分析可以重塑地球古气候变化,从而推演地球未来的气候变化,意义重大。”张楠说,采集冰下基岩,可为研究南极冰下的地质构造、水环境等带来佐证,为南极冰盖运动和演化以及东南极冰下地质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也为后续更好地进行南极冰盖考察奠定基础。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