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林文雄:固体激光的能量穿越时代
2010-05-27 科学时报 郑千里;刘丹

  林文雄,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激光工程技术研究室主任,长期致力于全固态激光、非线性光学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系统集成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多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和先进水平,并在国内多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中获得了推广应用,对增强我国在激光高技术领域的实力和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他喜欢宋代名将辛弃疾的词,也喜欢岳飞的《满江红》。不言而喻,这些壮怀激烈的诗词和人物性格,都已渗透在他的骨髓之中。他一幅遒劲的《满江红》书法作品,还曾在福建省的比赛中得到了提名奖。

  这就是他,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固体激光器专家林文雄。

  2010年1月,科技部2009年度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验收结果公布,依托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建设的国家光电子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现场检查评估和综合评议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这样的成绩与该中心常务副主任林文雄的直接领导与努力分不开。同月,林文雄也入选2009年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林文雄的个头不高,身上却充满雄浑的大气、却有着那么大的能量输出——就像他研制的固体激光器。

  科学家的工作就像打井

  在上海交大应用物理系,林文雄所学的是光电子专业。还在大学三年级时,系主任谢绳武就从优秀学生中挑选林文雄,进入了他的实验室。谢绳武在我国非线性光学计算是开创性的人物,后来还成为上海交大的校长。林文雄好学善问,跟着谢绳武开辟的激光、非线性光学方向,得到了一些在第一线作科研的“秘笈真传”。1988年本科毕业时,经谢绳武推荐,林文雄免试进入中科院福建物构所读研究生,毕业之后留在物构所工作。

  2000年,出任物构所所长不久的洪茂椿知人善任,“盯”上了尚未“出道”的林文雄,邀他在所里新成立一个课题组,进行激光器的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考虑了一个多星期后,林文雄答应了洪茂椿的点将。

  “激光实验室在中国的布局已经完整,除去一些高等院校不说,在中科院就有四大光机所,其中长春光机所是‘爷爷’辈,仅科技人员就有上千之众,我们课题组开张时只有区区两个人,生存的立足之地在哪里?”林文雄想,凡是国内可能应用激光器的地方,自己都应该去走访一遍,调研国家的需求。研究组5月底成立,林文雄6月份就到全国各地走访了一遍,慢慢地,有些单位就会试探性地给他们一些小的预研项目。“作科研要有勇气,敢于面对挑战。正像与物构所毗邻的闽江有300米宽,我们原先顾虑自己只可能游50米,‘置之死地而后生’,游到对岸再回过头来看,最初的那些顾虑纯属多余。”林文雄说。

  最初的几年过去后,林文雄领导的激光研究组进一步扩展,发展成立了激光工程技术研究室。研究室的人员大多刚研究生毕业,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几岁。“科学家的工作就像打井,需要耐得住寂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如果自己正在打一口井,看到别人的井里冒水了,就赶紧换个地方,那就永远也打不出井水。”林文雄由衷地说。

  工程化应用不能像脚踩西瓜皮

  林文雄领导的物构所激光工程技术研究室、福建省激光工程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中心,属于研究所已经形成的科技链条的中下游环节,它要用材料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并对科技链条的上游形成反馈。

  几年来,林文雄研究室研发的多种固体激光器以其优异的功能受到青睐,良性循环的同时,也加强了研究室自身的竞争力,“我们和国外的系统打了很多次擂台。在许多苛刻条件的应用下,我们往往都是笑到最后的胜利者”。

  人们通常认为有害的一些现象,被林文雄研究室里几位敢于“异想天开、胡思乱想”的年轻人观察到,后来很好地应用到相关国家任务中,解决了一些已经投入巨资、耗费5年时间还悬而未决的问题。

  “年轻人但凡有创新思想,都需要我们及时发现,不断加以鼓励。”林文雄总结说,“我在读小学四年级时,属于很多科目不及格的差生,就因为有一次在作业里我写了‘学习’的‘学’字,老师在上面画了个红圈、给了个‘优’作为鼓励,我就觉得好好写字也很不错,可以获得表扬,从那以后就对书法十分感兴趣,在家里能坐得住,各科成绩从此也上去了。”

  我国许多的全固态激光器技术在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很有特色,甚至许多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系统集成与工程化、产业化水平却与国外有相当差距,从而限制了我国的竞争地位。林文雄的目标,就是要在系统集成创新与工程化上领先一筹,“我们战略高技术产品的推出,就是要瞄准工程化的应用,在高技术研究上面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不能一味满足于所谓的‘自由探索’,就像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近年来,林文雄所承担的多个全固态激光技术项目,不但获得了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也被福建省列入科技支撑项目。漳州维德焊接公司的产品在欧洲的占有率挺高,经过福建省科技厅的穿针引线,林文雄领导的研究室已与该公司取得成功合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