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电子计算机中心主任陈弘宙访谈实录


视频:专访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电子计算机中心主任陈弘宙(点击观看)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教育在线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曲祎。目前我们是在2009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展现场发回的报道。坐在我身旁的是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电子计算机中心主任陈弘宙,陈主任来到我们的嘉宾聊天室做客。陈主任您好!
陈弘宙:您好!主持人您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非常欢迎陈主任的到来,首先我们请陈主任聊一聊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的一些情况。
陈弘宙: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在台湾的中部,在佳仪这个地方,佳仪最有名的地方是阿里山。我们那边的交通蛮方便,我们在高速铁路站的旁边,大概开车5分钟就到了。我们附近还有一个医疗特区,和个大学城的规划都在那边。所以,学生的生活各方面都非常好。
我们学校今年是特别着重在由台湾的教育部承认的教学实用型大学。所以,我们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的要求是非常严格,除了一些基本能力以外,我们还对他管理方面的知识有要求。因为我们觉得,我们训练出来的不是一般的技术人员,也希望他未来有办法走上主管阶级的相关管理人员。所以,这也是我们学校目前的相关特色。
我们也跟相关的企业合作。尤其现在跟台湾的中华电信有特别的产权合作,专门做手机的相关的一些课题在做。
主持人:您来到这次的展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陈弘宙:我对厦门积极上蛮熟的。因为我下来是在厦大读博班,三年级。可是,我另外一个感觉,因为我事实上从美国长大的,在还没有来厦大念书的时候,中文讲得非常不好。所以,现在至少中文可以讲,英文还是比中文好。在这边,又感觉到像回到家的感觉。在这边又可以和更多的学术的学校交流。所以,我感觉非常好。
主持人:您来到这次展会,感到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呢?
陈弘宙:我最大的感觉是大家已经没有那么多的隔阂了。因为台湾跟中国这边的教育界一直希望大家融合在一起的,事实上对我来讲,这边人称海归,事实上也是一种老外。我觉得这个感觉也是很奇怪的,我觉得台湾跟中国应该是不要有什么区隔,我觉得两边的学生应该更长的互相交流。因为,我觉得文化学习,这些非常重要。
主持人:您觉得在两岸教育的交流之中,如果要取得长足的发展,最关键的是什么?
陈弘宙:政策吧。政策如果不解放,大家都会比较辛苦。我觉得双方都希望在教育上面有同步的方向。我觉得真正的竞争力,如果跟欧美比,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比。我自己是跟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可是我在看到台湾跟这边的教育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一些落差。如果破除中间的隔阂的话,那我觉得如果迈向全世界所谓的百大,这样的机会更大一些。
主持人:我们在参加展会之前,是否和厦门的一些院校有合作?
陈弘宙:目前还没有跟厦门这边,就是来以前还没有和任何一所院校在厦门合作。之前是跟江苏、山东合作的比较多。今年是因为我在厦大念书,所以,也开始积极地争取,看可不可以跟厦大这边的院校合作。
主持人:通过这次展会,是不是已经和厦门这边的学校,刚刚上午10点钟有一个签约意识,有吗?
陈弘宙:这一次没有办法在签约意识的时候签约,因为那个时候还准备来不及,还没有交涉好。目前都在谈,可能在今晚,或者明天都可以签约了。
主持人:您作为一个教育界的一个学者的身份来看,从职业教育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学校是怎样培养定位学生的呢?
陈弘宙:我觉得就是两个字,就是实用。我觉得学生除了一般的技能以外,还要实用。所谓的实用除了一般的技术,他还要有其他的一些人际关系,相关的这些理论他他都要懂。如果不懂的话,事实上他在任何一个团队上面都不怎么能工作的。我觉得以往的人,可能会有团队。可是过了一阵子可能变成自我,现在我觉得还是需要回到团队。因为现在所有的东西基本上是靠一个团队才能产生出来的。 所以,我觉得,至少我们愿意培养我们的学生,除了他有基本的技能以外,他还有一个团队精神。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今年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在就业方面,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您在这方面怎么看的?
陈弘宙:事实上,我觉得在台湾更加严重。可是,我们也发现,在某一些方面,我们有些学生的优势比谁都还强。像目前我们一个科系的学生,大概80人毕业,就是80人就业。目前,那个就是老人福祉学习,目前是针对银发族去设计的。所以就是疗养院管,跟老人的生涯规划,这些相关的东西。我觉得就是说他必须要有相关的特色,他在这个环境之下,我觉得就业还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一个学生还是要想办法有一些特色,在不同的科目里头,找出一些出路。
主持人:我们非常感谢陈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您!
陈弘宙: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