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兴才学院副院长曾讲来访谈实录


视频:专访厦门兴才学院副院长曾讲来(点击观看)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教育在线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目前我们是在2009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展的现场。今天我们很荣幸为大家请来了厦门兴才学院曾讲来副院长,曾院长您好。
嘉宾:您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我们非常欢迎曾院长的到来。首先邀请曾院长给各位网友朋友介绍一下厦门兴才学院的一些基本情况。
嘉宾:我们厦门兴才学院是05年经过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我们学院经过这几年来的建设发展,目前在校生6000来人,学校教师300多人,学校现在正式批准的专业有20几个专业,涉及到工科、理科以及管理经济和艺术类等等各个专业。我们希望学校通过加强教育,加强培养工作,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主持人:今年我们在2009年的招生方面人数是否有所增加呢?
嘉宾:我们学校按照省教育厅的批准,目前每年招生的学生数大体上固定在1000多人。
主持人:我们展会进行到第二天了,也和台湾很多学校之间进行了交流,在这次展会上您有什么收获呢?
嘉宾:参加这次的展会我们学校感觉到收获很大,因为这次参展台湾学校有20几所,我们通过跟这些学校的广泛接触了解,能够更好了解到当前台湾高等教育的现状,特别是高等职业的现状。同时,我们跟三所台湾的高等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第一所是台湾(大林)科技大学,这是一所本科大学,我们高职院校跟本科大学签定协议,我们认为有这个好处,可以从更高的起点上来考虑我们学校的教育发展问题。毕竟台湾(大林)科技大学是办学时间比较久的学校,规模也比较大,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跟他们的结合,能够学习更多教育的经验。另外,我们在会上接触了两所台湾高职学,实际上台湾叫做技术学院,在我们这边叫做高职院校,我们跟台湾这两所职业院校,一个是东方技术学院,一个是致远技术学院,这两所技术学院都是属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院。我们学校希望跟他们很好的结合,希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学习很好的经验。
主持人:曾院长作为教育者的学者,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学校是怎样定位培养学生的呢?
嘉宾:我们学校在确定作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在学校的教材选择上,我们首先要求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够简单把本科的教材拿来做我们学校大专教育教材,所以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这是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很注重的教材问题。在学科建设上,当然还有很多要求。比如说我们要求学校的老师必须是双师型的老师,也就是说你既有学校的职称,比如说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职称,同时我们还要求他们必须同时有应用单位里,也就是企业里工程师或者是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这样双师型的老师有利于学生在应用型人才方面有更实际的技术。
此外,我们还提出很多方面的要求,比如我们要求学校里各个专业,每个专业都要跟企业进行对接,如果跟企业没有对接的专业,就不可能达到应用型的培养要求。再有,我们加强校企合作,学生的工学结合,以及跟企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等等很多方面的要求。
主持人:目前2009年大的经济环境不是很好,而且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也影响到了中国毕业生就业的问题,这个问题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学校在就业方面的情况如何呢?
嘉宾:我们学校从去年第一届大学毕业生以后,我们的就业状况还是不错的,去年的学生就业率一次性就业率是95%左右。我个人认为,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如果你能够很好的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培养,到单位去应该是比较好的使用。我们学校里刚才我已经讲了,我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做了一些强调要求,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狠抓这些工作的要求。我们希望今年学生能够在去年的基础上,能够保持起码90%左右一次性的就业率。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现在目前还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在前几个月学生的就业率60%左右,我们后面这几个月还要加强工作,争取能够更多的企业来学校招收学生。
主持人:我们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两岸的对外交流之中,如果说两岸的对外交流要取得长远的发展,您认为最关键的是什么呢
嘉宾:我认为两岸的教育交流,主要是取决于我们两岸当前的和平的环境,这是最根本的。有了一个良好的和平环境,教育交流才能够进行。所以,这是一个必备的条件,在这个情况下,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交流,这里有像福建省政府积极支持,省市各级政府以及我们社会方面的推动。我们相信将来两岸的教育交流,会有更广泛深入的交流。作为我们学校来说,我们也希望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包括两方面的教师的互换,以及邀请台湾教师来我们这边进行一些专业课的教课,以及我们这些选送学生到台湾进行学习互送学生,通过各方面的推动,同时推动两岸在教育交流方面,以及两岸民间的交流方面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曾院长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到我们的嘉宾聊天室作客,谢谢。
嘉宾:谢谢!(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