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第十三届台交会组委会
 福建省中华职业教育社
 台湾教育会
 承办单位
 厦门市教育局
 厦门市政协教科委员会
 厦门市中华职业教育社
 台湾志远管理学院
 网络支持
国立金门技术学院教务长李锡捷访谈实录



  



  视频:专访国立金门技术学院教务长李锡捷(点击观看)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中国教育在线嘉宾聊天室,我是主持人曲祎。目前我们是在2009年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展的现场。坐在我身边的是国立金门技术学院的李锡捷教务长。李教务长您好!

 

  李锡捷:您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非常欢迎李教务长的到来。首先我们邀请李教务长给各位网友朋友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国立金门科技学院的一些基本情况。

  李锡捷:大家好!国立金门技术学院是在19年前由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在金门设立金门分校。2003年,独立设校,变成国立金门技术学院。最近正在申请该名叫国立金门大学。预计最快在明年的时候会改名字叫国立金门大学。

  主持人:我们就是由学院上升了一个级别吗?

  李锡捷:级别一样是授予本科,目前我们也是授予本科和硕士学位。级别不变,但是我们收的学生范围更广了,从职业学校的到一般高中的统统都可以收。

  主持人:我们国立金门职业学院它的重点培养方向是朝哪个方向?

  李锡捷:目前,我们学校分成三个学群,基本上人文社会学群,还有工程学群,还有观光管理学群,总共有10个系,5个研究所。大致是这样的。

  主持人:我们学校在办学上面有什么特色?

  李锡捷:目前,目前学校除了跟台湾大部分的学校都一样收高中毕业生之外。另外,我们学校也跟美国的几个学校,包括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还有美国西乔治大学,有交换学生的一个机制存在。所以,只要我们录取的学生,在这边念两年,然后再到美国念两年,可以取得双学位,就是取得两个本科的学位。

  主持人:这是不是类似于中国国内所说的中外合作办学呢?

  李锡捷:有点类似。但是特色在于,它只需要付在金门这边的学费,也就是国立大学的学费,比较低的学费。然后享有美国的高等教育,大致上可能台币150万的价值。

  主持人:在这次展会之中,我们的台湾和中国国内的很多高校都聚集一堂,大家在一起交流。您在这次交流会上有什么样的心得呢?

  李锡捷:我第一个感受,目前大陆的状况,很多想要念大学的学生,比较欠缺教育的机会。目前,台湾在师资的素质上面还有一些优势,所以两岸未来的合作空间应该相当大。

  主持人:我们特别是在厦门这边非常欢迎台湾学生来读书。在台湾方面,因为厦门离台湾比较近,厦门的学生还不能够到台湾去。

  李锡捷:去年底台湾通过了一个相关的办法,是可以允许大陆的学生到金门这边修学分班,这是比较初级的一步。至于说正式的学位,要等台湾这边立法院的通过。目前学分班已经开始收了。

  主持人:这个政策目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台吗?

  李锡捷:学分班已经通过,正式学位那部分有待立法院通过。

  主持人:站在您的角度,从职业教育来讲,您觉得我们学校是怎样培养学生的?

  李锡捷:我们学校基本上就是在学生就学期间,都会安排一些实习或是实验。会跟业界专门有一些合作的关系。我们的学生会在毕业的时候有一些工作经验,在职场上得心应手。

  主持人:对于大陆的高校来说,您觉得台湾和大陆受的职业教育方面,目前有哪些差异?

  李锡捷:台湾在职业教育这一方面过去有很悠久的历史,从高职到专科,到技术学院,还有蛮多的经验。台湾业界跟学校之间有建交合作。我想这个也可以作为未来两岸未来合作的一个经验的交流。大陆这方面的发展,我观察也发展得很快。我今天也跟大陆这边的学校们有一些聊天,他们其实在第三年就开始跟业界合作了。所以,我想两岸的角度也渐驱一致,合作空间应是很大。

  主持人:您是否是第一次来到厦门参与这样的海峡两岸的交流会?

  李锡捷:对于教育交流这样的活动,我第一次参加,到厦门不是第一次。

  主持人:我们学校跟厦门这边的学校在没有参加这次交流会之前,开展了一些什么样的活动?

  李锡捷:因为我们有地理之便,所以,我们过去跟厦门大学,华交大学,还有农林大学还有福州大学都有一些交流的经验。

  主持人:学术方面的交流,有没有学生方面的交流?

  李锡捷:也有。老师会带队到彼此的学校考察参观。

  主持人:您了解中国教育网吗?

  李锡捷:并不十分清楚,大概它好象有一点官方的性质存在。实际上,它扮演的角色,我们从台湾的角度并不十分了解。

  主持人:好的,我们非常感谢李教务长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