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简介  |   活动日程  |     图文报道  |   演讲嘉宾  |  相关会议  
2017年7月10日(周一)上午 2017年7月10日(周一)下午 2017年7月11日(周二)上午 2017年7月11日(周二)下午

武成岗

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体系结构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专委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委会委员。从事基于编译技术的软件安全技术的研究,旨在通过编译技术手段,增强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在程序缺陷定位、二进制代码的分析变换及优化、运行时程序行为监测、软件安全免疫等方面,有着较深的技术积累。发表论文近30篇,部分发表在ICSE、TPDS、TACO、SIGMETRICS、ASE、PACT、CGO、VEE、DATE等学术期刊和会议上,获得授权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5项,并于2012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担任国际学术会议CGO 2013大会主席、APPT 2013程序委员会主席,还担任CGO2015、CGO2016、PLDI2012、CCGrid 2015、ICPADS 2014、PPPJ2014等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主页:http://www.carch.ac.cn/~wucg

报告主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码农

报告演讲:随着各行各业对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增强,计算机已成为当今最为热门专业之一。因就业岗位多,收入也相对高一些,大量的人员涌入到软件企业成为了程序员。但程序员的工作量大,加班频繁,重复性强,因而被人们戏称为吃青春饭的“码农”。难道一个人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未来等待他的命运就是作一个 “码农”吗?本报告将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和解析。

段海新

段海新

段海新,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研究员,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NISL)主任,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应急响应组CCERT负责人,加州大学Berkeley访问学者,蓝莲花战队(Blue-Lotus)联合创始人。长期从事网络安全相关的教学和研究,重点关注DNS、CDN、PKI、Web、TLS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协议的安全,研究成果发表在Oakland、USENIX Security、NDSS、SIGCOMM等学术会议,在工业界引起广泛关注。中国互联网协会安全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密码学会安全协议专委会委员。主页:http://netsec.ccert.edu.cn/duanhx

杨珉

杨珉

973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研方向为系统软件与系统安全,在国内率先开展移动安全问题研究。凭借程序分析技术领域的优势积累在系统安全缺陷检测和防护方法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形成较大的社会和学术影响力,并得到国家领导人和多部委的高度重视。历年来,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和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2011年在系统软件领域顶级学术会议USENIX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发表的研究论文是国内高校的第一篇,2013年在信息安全领域顶级会议20th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Security同时发表了两篇关于安卓系统安全问题研究的学术论文,引起学术同行与行业的高度关注。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优秀博士生论文终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经信委评审专家,多个信息安全重要学术会议及期刊的审稿人。

程光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 现任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东南大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党委书记。 担任江苏省微型电脑应用协会计算机网络专委会主任、IEEE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互联网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南京分会常委委员等社会职务。 在科研方面,主要在SDN网络测量与管理、网络流量测量与大数据分析、僵尸网络和APT攻击检测等领域进行了理论探索性与应用研究。近5年主持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已出版专著5部。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7项,其中已获授权12项,获得注册软件版权7项。现为本科生开设《计算机网络》、硕士生开设《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博士生开设《网络测量与行为学》等课程。

演讲主题: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

报告摘要:本次报告分为五个方面进行介绍,首先介绍在国家需求的背景下建设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其次,介绍东南大学在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建设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第三到第五分别介绍我校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本科、硕士、博士生三个不同阶段的培养方案,并介绍我校的专业和学科特色课程。

应凌云

应凌云,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可信计算与信息保障实验室副研究员,中科院软件所软件智能分析协同创新团队成员,主要从事恶意代码分析、移动终端安全相关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发表在DSN、RAID、SECURECOMM等学术会议上,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安全专项、“十三五”装备预研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主持研发的“金刚恶意软件智能分析系统”(www.tcasoft.com)已在国内众多单位实际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报告主题:软件安全与软件智能分析:现状与未来

报告摘要:主要介绍软件安全性分析领域当前的研究现状,重点讲述软件智能分析技术在软件漏洞挖掘与分析、恶意代码检测与分析领域的应用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探讨相关领域存在的难点问题及研究思路,并简要介绍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可信计算与信息保障实验室的情况。

杨哲慜

复旦大学软件学院讲师,主研领域:系统软件与系统安全。

报告主题:移动安全,机遇与挑战

报告摘要:移动互联网变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应用数据的敏感性导致移动平台成为恶意攻击的重要目标,移动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移动平台,对安全提出了什么新的挑战? 系统安全研究,在移动平台上又有些什么新的机遇? 报告将基于复旦大学系统软件与安全实验室在移动应用隐私保护和漏洞挖掘技术上的研究,和大家共同探讨移动安全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张超

张超

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 副教授

报告主题:机器攻防之路

报告摘要:你或许听说过WannaCry勒索软件爆发,psp4破解,iphone越狱等等,但是你了解这些背后的故事吗?你想学习这种“屠龙术”吗?机器能够掌握这种“屠龙术”吗?本次报告将简要描述这些技术的基础,带领大家领略系统安全的美妙,了解攻与防的一些小故事,了解一下机器如何攻防,以及还有哪些挑战。

林志强

林志强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副教授

报告题目:Having a Career in Cybersecurity: Fun, Exciting, and Rewarding

报告摘要:Computer is everywhere today. Computer security is a forever problem. Over the past many years, we have witnessed a huge increase of various cyber attacks from code injection to code reuse, from simple viruses (for fun) to sophisticated ransomware (for profit), from script kiddies to organized crimes, from individuals to state sponsored. Whenever there is a computer, there is an attack. While there are many career paths a computer science professional could choose from (such as working in AI), in this talk, Dr. Lin will use his own experience to talk about why working in computer security is fun, exciting and rewarding. In particular, he will talk about why earning a PhD, why working in academia, and why computer security.

钱志云

钱志云

钱志云是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的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他的研究兴趣在于网络,操作系统,以及软件安全。其中涉及到TCP/IP协议的设计与实现,安卓操作系统的漏洞挖掘和分析,侧信道的功防,和利用程序分析能解决的不同领域的安全问题。任职3年内获得了8项美国NSF的科研基金,并且在2016年开发的TCP远程劫持攻击获得了GeekPwn的最大脑洞奖。

报告题目:如何建立安全的知识体系

报告摘要:计算机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作为一个近年来兴起的学科,在工业界和学术界都获得了巨大的重视。但是计算机安全的教育体系相对来说还不够成熟,通过对安全领域里已有所成就的大咔小咔的调查问卷结果中发现,每一位同学的成长史都不尽相同,学习安全知识的途径、方法、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这次报告中将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及个人经历,梳理出安全学习中的共性和特性,并且以若干个人的研究项目作为案例。

徐文渊

徐文渊

博士,现任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美国国家NSF CAREER Award获得者、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终身教授(Tenured Associate Prof.)。从事无线网络安全及隐私的研究多年,研究项目包括工业控制网安全,车联网安全,和智能电网安全 。主持过多项美国国家基金的研究项目。现任包括EURASIP Journal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和Ad Hoc & Sensor Wireless Networks 等国际期刊编委(Associate Editor),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和分会主席数次。发表了近五十 多篇期刊和会议论文(包括安全领域的四大顶级会议),并出版了1 本学术专著,论著被引用(Google Scholar)共计3000次。主页:www.cse.sc.edu/~wyxu

报告主题: 物联网模拟态安全——从0101回归模拟世界

报告摘要:传统的安全研究,例如密码学、恶意软件、漏洞检测等,都是面向计算机及其网络中处理和传输的数字态信息,模拟态只是作为信息在底层(物理层)的存在方式,并且通常被认为是可信的。然而模态信号可以影响数字态的安全性,例如密码分析之后认为理论上安全的算法,在实际中可以因为硬件实现的问题,受到边信道(电磁辐射等模态信道)攻击后泄露密钥。对物联网来说,它与计算机、互联网的 最大区别是,信息的来源多了对“物”(物理世界)的感知,信息的去向多了对 “物”的控制。因此模拟态信息的安全问题在物联网中尤为突出。在本报告中,我们将以多个物联网案例为提托,进行安全分析,揭示模拟态信息的对系统安全的影响并提出防御手段

林璟锵

博士,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自200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和研究以来,承担和参加了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密码发展基金、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基金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密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 研究领域包括:网络与系统安全、应用密码学和数据安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S&P, NDSS, AsiaCrypt, ESORICS, CHES, TDSC, TKDE, TIFS等会议和期刊。

报告题目:网络空间安全的交叉研究方向

报告摘要:网络空间安全是问题导向的学科,注重解决Cyber Space中的安全问题,其他不同学科的技术手段都可以用来形成安全解决方案;所以,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体现了交叉学科特点,涉及多学科的基础知识。本报告从密码学、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的研究内容出发,讨论了若干典型的交叉研究方向,通过研究实例解释了计算机、网络、通信、数学、电子、软件、物理等学科基础知识在网络空间安全研究中的作用。

彭国军

彭国军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导,主讲课程是计算机病毒,专业课 ,信息安全概论,全校通识教育课,上网安全与信息安全意识,全校通识教育课。主持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合作类安全项目,参与多项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核心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科研学术和教学论文20篇。在国内全国性安全杂志和期刊发表各类安全技术文章近20篇。

报告题目:武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及重点研究方向简介

报告摘要:2001年,武汉大学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2003年创建信息安全硕士点、博士点、企业博士后流动站,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2008年获批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6年获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同年创建国家网络安全学院。2014年武汉大学信息安全团队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目前还拥有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网络攻防研究中心,网络安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等,同时发起和创建了全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峰会等重要品牌会议与交流合作平台。武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优势突出,在密码学、可信计算、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内容安全等方面特色明显。本报告主要介绍了武汉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发展积累、学科优势、重点研究方向和部分研究成果。

俞能海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自动化学报》、《中国图像图形学报》等学术杂志及IEEE、SPIE等国际学术会议论文特约审稿人。 曾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军办、民办)、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防预先研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安徽省科技攻关、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以及省部级项目,并取得预期成果。近年来,有9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或验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与重要的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2008年获得多媒体顶尖国际会议(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最佳论文提名奖。2004年,获得国家“863先进个人”奖,所领导的课题组获得总装备部颁发的“863先进集体”奖。2010年获得“中科院优秀导师奖”。近年来,曾获得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目前正在主持的项目有: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获得香港科技创新署资助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研究项目1项。

沈超

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CCF YOCSEF西安AC委员,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2014)、优秀博士论文(2016)。2011年至2013年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及机器学习系从事研究工作,围绕计算机与网络行为认知识别和安全分析的需求,开展智能手机行为分析与应用、人机交互行为分析、网络安全与脆弱的深度感知、可穿戴设备传感器数据分析、身份安全主动认证与入侵检测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863课题3项,总参预研基金1项,以及陕西省自然基金等部委与企业项目6余项。研究成果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IEEE TIFS,IEEE THMS,ACM CCS,IEEE DSN,ICSE等顶级国际期刊和会议,获得与申请专利12项,主持和参与研制了多个重要系统并应用于企业、安全、和部队系统。2013年获得全国特征识别大会最佳论文奖,2015年获得全国盲信号处理大会最佳论文奖。

报告主题: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简介

报告摘要: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网络空间安全发展态势下,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显得尤其紧迫和必要。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就是为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加快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西安交通大学作为首批获得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以信息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法学、软件工程等相关优势学科为支撑,推动该学科领域的建设和快速发展,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服务国家需求与社会发展。本报告将介绍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情况和研究方向,我们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目标是为国家输送大批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和一批具有成为科技将帅潜力的人才。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opyright© 1994-2016 CERNIC,CERNET 京ICP备05078770 京网文[2014]2106-306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