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教育规划纲要系列专题 > 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
将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2009-02-18    王 丽

字体大小:

  将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王 丽

  一、建言理由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根,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近百年来,虽然屡遭鄙弃,仍深藏在民族记忆中。2008年汶川地震,温家宝总理提出"多难兴邦",号召全国民众团结一心,战胜天灾,充分显示了传统文化中所凝聚的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存在于传统文化经典中,存在于两千年来传诵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周易》等经典篇章之中。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年初国家公务员考试近千人作弊,600多份试卷雷同等等,无不昭示着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丧失。这与半个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断裂不无关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是延续了两千年的、被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人伦教育、修身教育、人格教育,培育了历代具有至大至刚人格的先哲先贤和仁人志士,以及爱国爱乡的中国人。古人云"不立规矩,无以成方圆"。童蒙时期接受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好比为一个人将来的做人"立规矩"。有了这个"规矩",才能够"成方圆"。这在老一辈科学家、作家中屡见不鲜。因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忽视自己的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美国、法国、英国、俄国都非常重视本国及西方文化经典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文化传统最深厚的国家,忽视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无异于自绝民族的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

  二、 具体操作:

  立法:要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制,进入中小学课堂,作为国民教育的基本内容,落实到学校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中去。

  教学安排:小学利用早读时间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只要求背诵,不要求老师讲解,更不要考试;初中多选一些《论语》、《孟子》中关于修身的章节;高中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作为必修课。初中和高中均列入考试内容。

  教材:教育部不要指定或编撰天下一统的教材。小学直接用三、百、千的原书,建议用繁简对照本,六年小学毕业,一个小学生基本能做到用简识繁,因为繁体字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国文化的信息;初中、高中教材可利用现有教材,亦可采用已引进的台湾正中书局版的《高中中国文化基本教材》(配有《教师用书》,2008年1月已引进大陆出版,任继愈先生作序)。原则是任教师自由选择,通过试教,得出一个公认的最佳教材。

  师资:从现有教师中选拔,提倡教学相长;只要有好的社会氛围,假以时日,人才自然会慢慢涌现;反对办师资培训班。

  实验:全国各地已有许多小学开风气之先,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高中已开《论语》选修课也不少,如厦门松柏中学从2006年开始就用台湾《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做实验。在社会上,更有为数众多面向不同人群的"国学班"。

  推动:利用高考指挥棒来推动;台湾历年国文联考试卷中有不少有关传统文化的试题。

  总之,将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它关系到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关系到重建民族核心价值观,关系到延续中华民族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关系到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碰”上先进科技
· 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分级教材
· 湖北中小学将有传统文化专职教师
· 今天,我们如何向传统文化致敬
· 传统文化提升个人素养 "90后"暑期热衷学国学
· 易中天: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为现代化服务的东西
· 重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图)
· 教育部长陈宝生谈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3件事
· 修订版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增反映传统文化内容
· 教育观察:进补传统文化大中小学生“药方”不同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