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教育规划纲要五年评估:治理择校热获实质性突破
2015-12-14  人民网  

字体大小:

  “通过合理划定招生范围、学区制管理、规范入学手续、实行阳光招生等举措,全面推行免试就近入学,治理‘择校热’取得实质性突破。”12月10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5年贯彻落实情况总体评估报告发布。报告认为,推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择校热”已逐步降温。

  择校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难题。此前《教育规划纲要》提出 ,要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

  评估报告称,针对校际差距,国家5年来以县域均衡为重点,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全国已有超过1/3的县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19个大城市(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公办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97.9%,公办初中达95.4%。

  报告显示,国家大幅缩小群体教育差距,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解决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保持在80%左右。2015年29个省(区、市)实现了符合条件随迁子女可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精品课)。

  报告还认为,推进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教育差距不断缩小。

  在学前教育阶段,2014年全国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分别比2009年增长51.9%、52.4%,入园难得到缓解。

  在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2014年小学、初中生均校舍面积分别比2009年提高18.9%、56.3%,校舍安全状况明显好转。国家还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200多万名学生。

  在职业教育阶段,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已覆盖91.5%的学生,中职吸引力不断增强,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渠道,许多农村孩子圆了大学梦,成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

  在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不断缩小,最低省份的高考录取率从2010年的52%上升至2014年的70%,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0年的15.3个百分点缩小到2014年的6个百分点,2015年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7.5万名,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机会明显增多。

  在资助学生方面,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2014年全国共资助8500多万人次、资助总额超过1400亿元。

  评估报告认为,未来5年,国家应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更加协调发展,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更好地满足选择性教育需求。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在发布会上坦言,“择校热”背后是“择师”和“择风”,就是选择好的教师以及拥有好校风的学校,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钟秉林表示,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学校加强内涵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过程,可能与老百姓的感受和期待存在反差,国家需要制定学校质量标准,深化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

  评估组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湖北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组成,历时大半年时间形成了评估报告。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08教育纲要:更具力度、更具方向和信仰
· 陕西省韩城市教育督导推动教育科学发展采访纪行
· 教改纲要:我国将组织开展教育改革10大试点工作
· 教改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人才评价制度
· 学习胡锦涛重要讲话 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 陈志文:从择校看基础教育治理失误
· 名师校长"挪窝儿" 三大保障能否降温择校热?
· 教育部多重禁令为何难治“择校热”?
· 择校热催生竞赛经济:亟待切断"竞赛经济"要害
· 择校热,如何破解?寻找破解之路的可贵探索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