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专题 > 聚焦两会 > 两会教育:教育热点
“大师”重要,“大楼”也重要
2018-03-08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两位全国人大代表的高校“土地观”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一判断如今早已耳熟能详。“说实话,这句话也要辩证地看。”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这么说并非哗众取宠,而是道出了地方高校用地紧张的“苦水”。

  谁说“大楼”不重要?对于沈满洪工作的宁波大学来说,有一段时间,偌大的校园,放不下文科教授的一张办公桌。

  曾经,高校里面“学生住读,教师走教”,师生见面机会少,更谈不上交流。近几年,很多高校相继出台了教授坐班答疑的规定。

  “教师连一张办公桌都没有,去哪里坐班呢?”4年前,沈满洪刚刚接任宁波大学校长时,学校的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标准连及格线都达不到。“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合格标准是14平方米,2013年我们学校只有13.65平方米。”浙江省其他的地方高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

  学校用地紧张不仅困扰着地方院校,也让很多名校捉襟见肘。

  2017年底,北京大学发布了《北京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北大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硬件方面,空间资源是制约北大发展的重要瓶颈。校园建设难以满足学校日益增长的各方需求,建设用地缺乏,土地空间严重不足。

  一个更尴尬的处境是,没有“大楼”,“大师”也进不来。

  每次引进院士,沈满洪都要在学校的地图上做“加减法”。“去年我们学校引进了两个院士,每个院士都有一支研究团队,还要安排实验室。算下来,一个院士就意味着4000平方米。”

  “这都是不能省的成本。”沈满洪举了王淦昌的例子。1940年,当时的中国正在和日本血战,浙江大学辗转搬迁到了贵州遵义,王淦昌当时是浙大物理系的教授。他当时提出一个探测中微子的新办法,但是因为遵义的条件有限,方法有了,却没有实验室去证明,最后被外国科学家证明。“那次我们离诺奖很近,但与诺奖失之交臂。我们不能让这种情况再发生。”沈满洪代表说。

  在沈满洪看来,“大楼”与“大师”应该并举。“当大楼具备时,短板是大师;大楼不足时,大楼大师都重要。”

  兰州大学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办学土地资源紧张和配置不平衡的问题,也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大障碍。为此,经学校与地方政府协商,地方政府同意向学校划拨7500亩教育发展用地。

  宁波大学的难处,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能理解。但他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也要警惕另一种高校扩张的冲动。

  “学校用地紧张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分析原因。”熊思东说,“地方大学缺地,是政府既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还是部分大学追求量的扩张的冲动难以遏制?”

  熊思东举例说:“有些学校属于大行政,如果行政人员过多,行政办公用房肯定不够。如果有的学校不落实学术核心地位,以行政为主导,一定会挤占学术的空间。”

  寸土寸金的厦门,2016年就制定了《关于厦门市高校建设用地标准的意见》,规定高校建设容积率必须达到0.65以上,下调生均教学行政用地标准,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指标,以增加更多的教学用房,缓解学位紧张压力。

  “虽然我是大学校长,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不准备为教育说话,我并不支持某些盲目扩张的学校向政府要地。”熊思东认为,大学一定要摒弃以量图大、以量扩张的模式,转向内涵式发展,转向提高质量的模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刘基:西部高校缺大楼,更缺大师
· 杨福家:中国高校盖大楼的速度是“世界第一”
· 张炜:建造优质大学既需要大师也需要有大楼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