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公务员考试
148万人最终通过国考报名审核 报名人数连续9年超百万
2016-10-27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最终有148.63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较去年增加9.17万人,国考报名在连续两年“降温”后又再度“升温”。

  148万人过审:国考报名较去年增长9万人

  按照招考计划,今年“国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计划招录2.7万余人,计划招录人数与2016年持平。

  本次国考报名从本月15日8时开始,24日18时结束,从报名数据来看,本次国考报名开始之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就持续超过去年同期。

  根据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的介绍,本次国考网上报名人数211.5万人。因为国考考生在网上报名之后有最高48小时的资格审查时间,本次国考最终网上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已于26日18时结束。

  26日,国家公务员局通报,本次国考报名,共有148.63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较去年的139.46万人增加了9.17万,同比增加6.58%。

  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加,本次国考的平均竞争比也同步增加,此外,按照中公教育的统计,截至报名结束前半小时,本次国考最热岗位竞争比就高达9837:1,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报名人数连续9年超百万 降温两年后再反弹

  1994年,原人事部正式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并组织了首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招考。从历史数据来看,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公务员的招录规模不断扩大。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国考招录人数就已经翻了一番,

  从报名人数来看,国考的“热”可以说始于2003年,2002年国考报名人数为6万余人,2003年猛增到12万余人。

  报名人数从破10万到破100万只用了6年时间,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一直到本次招录,国考报名连续9年都在百万以上。

  这其中,2010年国考报名人数攀升至144.3万,随后,经历了两年的小幅下降之后,2013年报考人数又首次突破了150万。2014年度国考报名人数达152万人的峰值之后,2015年和2016年国考的报名人数分别下降至140.9万和139.46万。

  纵观历史数据,本次国考报名,148.63万人的过审规模亦处在国考报名人数的历史高位。

  “弃考”现象突出:过审人数并非考试人数

  根据本次国考的招考公告,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员需要进行报名确认。报名确认采取网上确认的方式进行,报考人员应于2016年11月2日9时至7日16时在所选考区考试机构网站进行网上报名确认及缴费。未按期参加报名确认并缴费者视为自动放弃考试。

  因此,历年国考,报名过审人数并非最终的参加考试人数,在报名与考试之间的时间段中,不少考生最终选择了放弃。

  例如,2016年国考共有139.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但是,公共科目笔试当天,近93万人实际参加考试,超46万人“弃考”。

  从历史数据看,根据中公教育的统计,2012年度国考,133万人报名,最终37万人“弃考”;2013年度国考“弃考”人数逾38万人;2014年度国考“弃考”人数逾40万人;2015年度国考“弃考”人数高达50余万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18年国考报名昨晚落幕 川最热岗位竞争比1205:1
· 国考报名8日18时截止 报名结束后这些时间点需注意
· 2018国考报名进入倒计时 280个职位无人报考
· 国考报名过半 公务员局提醒抓紧时间避开高峰时段
· 逾50万国考报名者最终弃考 烧脑试题在考察什么?
· 国考报名再现"万人争一职" 江苏:职位竞争比例45:1
· 国考报名结束啦 笔试面试都会考什么?
· 国考报名数或创新高 最热岗万里挑一刷新纪录
· 国考报名今截止:总数超百万 300余职位无人报
· 国考报名今日截止报名人数已超百万 最后一日或现井喷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