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各地高考
上海“新高考”实施细则有啥亮点 尊重个性化选择
2017-03-21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3月17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了《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至此,对于2017年上海新高考怎么考的问题,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说明。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城市。此前,教育部挑选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全国高考改革试点,随后又公布了全国高考改革的整体方案。可以说,上海高考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相当于全国高考改革的风向标。

  那么,2017年,上海的高三学生究竟将迎来什么样的高考?改革的亮点有哪些?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多名上海高校、高中的招办主任、校长,为读者解读。

  招生主体变成“院校专业组”,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

  按照实施办法,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每位考生在本科普通批次最多可以选择24个“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由在沪招生高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进行设置,一所高校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须相同,同一“院校专业组”内专业可调剂。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不少高三学生家长对“院校专业组”这个新词有些摸不着头脑。

  对此,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叶银忠以该校为例,向高三学生及其家长解释了“院校专业组”的填报方法。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今年设置了4个“院校专业组”,分别是“物化生、物化史、物化地、不限”。其中,“物化生”组包含了4个专业大类和17个专业,“物化地”组包含了1个大类和7个专业,“物化史”组包含了4个专业,“不限”组中有两个大类和9个专业。比如,建筑学专业属于工科,但带有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含有历史底蕴,因此被归类在“物化史”专业组,“如此一来,考生不仅可以凭借理科的优势,也可以发挥文史科目的优势考入这一专业”。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分析,根据实施办法,考生实际可以填报志愿的数量增多。但这绝不仅仅是“量”的变化,在“院校专业组”规则的指引下,可以预见将会给未来考生在高中阶段的发展、潜力挖掘、学习模式转变等方面带来“质”的变化。

  比如一个较为全面发展的学生,对多个专业都有兴趣,他可能更心仪于某一个学校能给他提供的整体教育资源,那么他可能按照“甲校+A专业”“甲校+B专业”……这样的方式填报志愿,尽最大可能增加考入该校的几率;另一个学生可能已经想好了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更倾向于专业主导志愿,他可以按照“甲校+A专业”“乙校+A专业”……这样的方式填报,尽最大可能增加考入某专业的几率。

  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杨振峰对“院校专业组”的设置方法也颇为认同。他说,原来高校招收专业仅有“文科专业、理科专业及文理兼收专业”三大类,实施办法依据学生选考的学业水平等级考科目与高校对于选考科目要求的吻合度,增加为40多个“院校专业组”大类,充分体现了“尊重个性、鼓励选择”的宗旨,“学生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更多专业意愿可选”。

  成绩公布后再填志愿、两次征求志愿,给考生更多回旋余地

  上海某高中的高三学生家长殷女士告诉记者,她本人对实施办法中“成绩公布后再填志愿”和“两次征求志愿”这两项印象深刻,这意味着,孩子因为志愿填报失误而错过心目中的好学校、好专业的几率会降低。

  高中学校的校长们,对这种变化的感受最深。

  杨振峰说,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自己及高校的要求预判不足而引起的脱档及退档风险,充分反映了政策设计对考生的关爱和尊重。

  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陈军也在实施办法中发现了“教育界的希望”——志愿填报环节尊重考生选择权。他认为,这是在向外界传递一种信号——考生、家长和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需求。

  “突出选择的作用,是希望考生尽可能从自己的需求出发、从志向兴趣出发,思考选择进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样的专业,更加注重职业规划。”陈军建议,在两次志愿征集过程中,考生及其家长应当更多地“想想专业”,“确实有不少专业是时代热炒的专业,不少考生选读这些专业不一定完全从个性、志趣出发,这种选择的局限,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有不少所谓冷专业未必不受考生欢迎和追求,冷专业同样有‘热人生’”。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介绍,为了尽量让考生“会填志愿”,学校在专业组的设置方面,也尽量将“院校专业组”的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比如,部分专业通过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帮助考生在高考选择阶段做一个缓冲。在学生入学之后,还有申请转专业的机会,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

  “华东师范大学的部分理科专业要求考生选考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考生本人自主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中只要有1门与院校专业组的要求一致,即符合要求,所以在实际填报志愿时,考生的选择权和自由度是相当大的。”周傲英说。

  不可忽视的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本轮高考改革中的“亮点”。尽管相比于语、数、外等高考科目而言,它更具有灵活度,但这种“灵活度”也使得它成为部分学生和家长心中的“定时炸弹”。综合素质评价究竟占多少分?综合素质评价的“履历表”究竟要做成什么样才能在高招老师心中“加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实施办法是按照既定的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以下简称“两依据一参考”)研究制定的招生录取模式,它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力求拓宽选择空间,增加高校与考生相互选择的匹配度”,让社会易于理解、考生易于掌握、学校易于操作。

  记者采访时发现,在一些家长心目中,综合素质评价因为没有明确的“算分机制”,被认为“可有可无”。部分家长依然秉持着只要成绩好,综合素质评价“无所谓”的态度来看待这一重要“参考”。

  对此,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提醒“不要忽视综合素质评价”。周鸿说,在高考综合改革“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将参考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对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外,志向、抱负、兴趣、素养等个性化因素可能更为重要”。

  周鸿介绍,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基本上都坚持一个理念:既要求学生有优异的学业成绩,又要求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出色表现。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常务副主任王琳媛也将综合素质评价摆在重要位置来考量。

  她说:“高校可以通过阅览相关信息,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比如在面试环节,通过考生的综合素质信息,面试官能够更为有效地引导学生,充分互动,进而帮助高校选拔到更为适合的学生。在学生入学后的培养阶段,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览相关信息,针对不同特质的学生因材施教。”

  在教育界,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被认为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它彻底打破了“唯分数论”的高考招生方式。

  2016年,上海9所高校参与了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试点,这种综合考生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录取学生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唯分数论”,有利于学校招收到适合专业培养理念与特色的学生,促进学校招生培养一体化建设。

  实际上,高校更希望通过这种全新的招生录取模式,来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今年上海高校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试点工作还将继续实施。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新高考带来了什么?聚焦2018年高考改革
· 新高考来了,高校招录政策变化几何
· 新高考改革全面推进 各校自主招生政策啥特点
· “新高考”先行先试在路上
· 新高考试点试出新问题 2017教育深化改革砥砺前行
· 新高考“弃物理”成趋势 物理学界很心塞
· 聚焦2017"新高考":新在哪? 会带来哪些变化?
· 浙江50余万考生将参加新高考
· 新高考来了,中学应该怎么办?
· 20省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来看看先行一步的浙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