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高考聚焦 > 自主招生
“三无考生”看过来 怎样逆袭自招上名校?
2016-08-16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提到自主招生,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特别是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考生通过自招拿到加分进入心仪的院校。自招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好像只有那些竞赛获奖、成绩优异的孩子才可以申请。对于一些无竞赛奖项、无学科特长、无突出成绩的“三无考生”是否就无缘涉足了呢?

  其实过硬的奖项和突出的特长并不是决定考生能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唯一因素。“三无”只是家长和考生自己认为的“三无”,任何一个学生都有闪光之处。考生需要结合专业的心理测评、发掘自身的潜质和平时注意不到的一些特长优势。量身定做自主招生申请材料,科学定位目标院校,并且将学校和专业结合起来,将自身最大的学科优势和创新能力与学校的招生专业紧密匹配。成功找到自己和院校的契合点,那么就能打动校方成功通过自招资格审核。

  比如,孩子喜欢阅读、写作,文笔比较好。那么就可以指导参加全国性的作文比赛,比如“新概念”、“叶圣陶杯”、“创新作文”。如果口才好、善交际、性格外向,那么就可以指导发表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文章,以后学习新闻传媒。英语成绩比较好,数学还不错。那么可以指导发表一些经济类论文,以后学习金融。总之一些你自己平时都没有注意到的爱好、特长,都有可能成为通过自招门槛的敲门砖。

  那么想要通过自招初审,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你的高考成绩一定要达到当年的一本线,这是申请自招的最低要求。也就是说即便是通过自招拿到了加分,但是当年你的高考成绩如果没有达到一本线。那么也是不能使用加分分值的。

  其次,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定位目标院校,量力而行,不要目标太远。

  最后,根据要求提供申请材料。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科专长”“创新潜质”这两个核心要点。

  一般院校都会比较看重是否获得竞赛奖项。但是也会有一些比较泛泛的要求。比如计算机、机器人、数学、物理理论研究或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突出特长。那么这就给了我们一些没有奖项的同学一些争取的空间。我们可以通过发表论文、递交申请材料的方式去打动校方。

  自主招生一小步,高考成功一大步。 量身定做自招申请材料,科学定位目标院校。“三无考生”也能低分上名校!尤其要重视自荐信的撰写。

  自荐信中,一般包含个人成长经历、人生体会、所获奖项、个人特长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个人经历、个性特长和对学校、专业的认识。切忌语言浮夸和内容空洞,有说服力的数据尤为重要。尤其对于“三无”学生而言,没有过多的奖项、经历可以向学校展示,只有另辟蹊径用自己的背景提升来打动初审老师。考生需要提前了解目标院校的历史背景、院校特色、校训和培养理念、专业特色等。然后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阐述选择这所高校、这个专业的原因。最好能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自己对目标高校的向往、憧憬以及为了进入这所学校已经花费的精力和付出的努力。以及考生对未来的规划,包括在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和目标、毕业后想从事的行业以及想致力的领域。在以后的成长发展中想要达到什么样的人生高度等方面,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考生的目标志向、兴趣爱好、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在人才选拔中比较重视的参数。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考大学还是“逆袭”之路吗?
· 小蚂蚁的逆袭 我们有一个健康管理的梦想
· 北大博导遭学生嫌弃,只因“第一学历”不是985?
· “中国式支付”在全球成功逆袭
· 山东高考2017年不再分一二本 这些二本校或逆袭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